第二代“贫困村光伏农场”扶贫项目
2016年,中利集团在国家精准扶贫、脱贫政策的指引下,按照分布式、标准化、品牌化、可复制的原则,同时基于中利农业研究院对贫困农村未来发展方向的研判,推出了第二代“贫困村光伏农场”精准扶贫项目,实现了“造血式”高收益扶贫模式,被国家相关部门认定为可复制推广项目。
中利“贫困村光伏农场”扶贫项目,主要以村级光伏扶贫电站为主。中利集团与贫困县签订包县脱贫协议,帮助贫困县内的每个贫困村建设一座0.5MW的光伏电站,建成的“贫困村光伏农场”产权属贫困县集体所有。中利光伏农业研究院提供农业技术,与贫困村共同发展特色农业,既可以种植水稻、麦子、玉米等粮食,又可以同时发展中草药、油用牡丹、无土栽培,养猪、羊、鱼、家禽、花卉等特色种养殖,实现了叠加收益,脱贫稳定有保障。
在秉承第一代“智能光伏+科技农业”项目的创新技术基础上,“贫困村光伏农场”还具有很多其他创新亮点,比如“智能光伏云中心监控”系统,同时对农场进行自动分析,分析环境温度、土壤湿度、肥力等实时信息,利用光伏支架上装置喷管,使喷淋、喷灌、施肥等工序智能化运行。
为解决贫困村资金难题,中利集团筹集了50多亿元,为全国43个贫困县垫资建设了光伏农场,帮助贫困村实现25年稳定脱贫致富项目,助力25万多人口脱贫。另外,中利集团还与全国100多个贫困县签订了包县脱贫协议,开工建设了40多个光伏扶贫农场。计划在3年内,为200个贫困县、2万个以上贫困村建设“贫困村光伏农场”,累计可实现脱贫人口60多万。
第三代“家庭阳光农场”扶贫到户项目
中利集团在实践中发现,中西部地区大部分农房不具备在房顶上安装光伏电站的条件,但是农民宅院的场地都很大,且大部分农民在院子里种植农作物。中利集团又因地制宜创新推出了利用农民宅院地搭建的“家庭阳光农场”,并为农民户主担保20年运维和银行贷款还本、付息风险,让农民零风险。
目前,中利集团已在山东、陕西、河北、山西等省的贫困地区,为1.2万户不具备在屋顶上安装光伏电站的贫困家庭,安装了“家庭阳光农场”,计划3年内助力20万户贫困家庭脱贫。
有感情有责任有担当 全力推进光伏产业扶贫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历史性解决贫困问题,具有里程碑意义。产业扶贫,是解决贫苦地区脱贫的主要途径。生于农村的中利集团董事长王柏兴,总是牵挂贫困农民、关注弱势群体,热衷于慈善事业,勇于践行社会责任。据不完全统计,自中利集团成立以来,王柏兴个人及其公司向灾区、贫困地区捐赠援建学校和养老院、支持特困生等累计金额逾1亿元。
王柏兴始终不忘社会责任,他带领全体中利人,有感情、有责任、有担当地全力推进光伏产业扶贫。中利集团的创新三代农业光伏精准扶贫项目,切切实实让贫困区的贫困人口脱了贫,致了富,也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扬。未来,中利集团将不忘初心,继续践行企业责任,助力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