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扶贫送来一片“光明”

2018-03-06 13:41:22 太阳能发电网
发“阳”财、沾“光”脱贫……这些因光伏扶贫而生的词,其背后是国网江西电科院借“光”转变扶贫方式,从“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让更多的贫困户搭上脱贫列车。
破难题“友好”接入电网

  不同于常规印象中穿着白大褂、戴着眼镜的医生,电科院光伏扶贫技术支撑团队由江西省劳动模范范瑞祥作为团队负责人,组成了一支名校硕士、博士为主,平均年龄30多岁的“医疗团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既能深入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做好“赤脚医生”;又能以技术报告和标准规范的形式将普遍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从理论分析、方案编制、装备研发到系统评测,形成完整的指导方案,当好“坐堂大夫”。

  那是去年一个令人难忘的炎炎夏日。在38摄氏度以上的炎热高温天气下,团队白天实地调研光伏扶贫工程,积累实测数据;晚上进行仿真分析与核算,提出明确的解决措施,做到“问题不过夜”。团队成员王文彬、李琼在此期间多次中暑,然而“轻伤不下火线”,在90天时间内实地调研了全省20个县1000多个光伏扶贫工程,逐条总结分析了28项光伏相关国家、行业、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完成了500余个台区光伏扶贫接网工程入网分析和关键发电设备检测;经过不断论证与试验,研发了相应的评估与测试系统,编写完成10余万字的总结分析报告,形成适用于光伏扶贫工程实际现场的接入评估方法。

  此前开展光伏扶贫项目接入电网评估,基本凭经验直接根据接入的变压器容量进行大致估算,难以实现精准评估。技术攻关团队负责人范瑞祥博士提出基于配网大数据分析,以电压为核心,构建差异化模型的光伏接入评估技术思路,王文彬和蒙天骐在实验室开展了200余项实验,收集整理了1000余项现场和实验室测试数据,构建了工程化的分析模型。

  作为团队唯一的一位女博士,90后的李琼博士忘记了“颜值”,屏蔽了精彩的业余生活,通过近3个月“苦行僧”般的刻苦攻关,创新性地将复杂算法嵌入常规EXCEL办公软件,通过批量导入配网数据实现评估结果的自动输出并给出合理的调整建议,有效解决了大批量光伏扶贫项目精准评估的难点问题,为普通技术人员提供了易操作、好上手的技术工具,保障了光伏扶贫项目“友好”接入电网。

  



作者: 来源:中电新闻网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