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光伏+”新模式
除了进一步规范设备质量及建设工程,资金缺乏、电网配套滞后等同样亟待解决。
彭澎建议政府在扶贫资金方面予以倾斜,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模式,以光伏电站资产及收益作为抵押条件发放贷款;政府采取贴息等方式调动金融企业参与积极性。
在落地选址方面,业内专家认为,应因地制宜推动扶贫光伏电站选址,适度放宽扶贫光伏电站用地门槛。江苏中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柏兴认为,可以积极探索“光伏+”新模式,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前提下,采用产业融合、立体发展的方式,解决电站用地问题。
陈康平说,政府可结合贫困户整体搬迁项目,对集中安置的新建农居统一配套规划建设屋顶光伏扶贫电站。电网企业应当调整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计划,确保光伏扶贫项目早建设、早投运、早见效。
对于扶贫光伏电站最为棘手的运维问题。钟宝申认为,完善扶贫光伏电站售后服务和运维体系,首先要明确运维责任主体,完善运维体系。
在他看来,扶贫光伏电站建设时就要明确设备生产企业、建设企业、电网企业及所有者分别承担的运维责任和违约后果。提升电站设备智能化、信息化水平。采用物联网等技术搭建光伏电站远程集控管理平台,及时了解设备运行状况。
与此同时,他告诉记者,还应该鼓励企业开发更易维护、可自查、可自洁的设备,减少运维频次。开展用户培训,积极向用户普及运维知识,提高贫困户自我管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