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正确——那些绑架我们的能源思维误区

2018-04-08 15:16:25 太阳能发电网
在能源领域,从短期视角,或站在某一特定角度,很多观点都言之凿凿,不少做法也行之切切,但放到全局视角、发展视角加以审视,这些观点与做法已经将我们引入了思维误区。

  混改,就能“瘦身健体”!

能源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后,外部资金会不会成为能源界的佛系参与者?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混改的目标,是发挥国企与外部资金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但在拥有市场准入门槛高、垄断程度高、政府干预度高“三高”特征的能源行业,混改能够发挥多大作用呢?从技术、资金获取能力及成本、政治资源获取能力等各个维度,能源国企都要优于外部资本,国有企业引入外部资本的动力何在?像“三桶油”这种资产高达几万亿的巨无霸,混改到什么程度才能起到增加活力的作用?外部资金被引入之后,能够获得多大的话语权?

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的提升,归根到底是企业运行机制问题,混改是路径而不是目的,是否能够提质增效,关键还要看能源国企是否能够通过内部管理机制的革新真正做到“瘦身健体”。

  以市场的名义!


当一言不合就涨价成为常态,消费者不禁大声疾呼:滴滴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滴滴!用经济学理论分析,滴滴确实已经变了,变成了一个垄断者。真正的市场经济,需要有足够多的买家与足够多的卖家参与竞争,当有一方数量太少或者形成合谋,市场经济便被瓦解了。能源领域也不乏类似的案例,2016年1月,山西省电力行业协会组织省内23家火电企业通过垄断协议,共同协商并确定了直供电交易价格,此举最终被判定违反了《反垄断法》。在我国,电力行业已经属于市场化条件较为充足的行业,依然出现了价格垄断行为。在垄断程度更高的领域贸然推行市场化会是什么后果?2017年9月,占据国内天然气市场70%份额的中石油首次推行管道天然气竞价交易,向我们做了一个最好的脚注:下游企业竞争十分激烈,中石油天然气销售东部公司和北方公司的挂单气量全部以最高限价成交。

市场化首先要打破垄断,当需求碰到唯一的供给方,需求方没有选择,供给方势必会限量提价。如果只能依靠垄断企业的政治觉悟和道德血液来保证价格不被扭曲,从经济学规律来讲是不可能的。



作者: 来源:《能源评论》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