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光伏巨头SunEdison的生死之路

2018-04-29 07:12:26 太阳能发电网
SunEdison 快速崛起的过程就是全球光伏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它发家于光伏行业的上游,却在光伏的下游成名,在其一步一步扩张的过程中,其业务重心也从光伏的上游逐渐集中于下游的新能源电站,并最终沉迷于资本市场的疯狂,为它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成败皆YieldCo

长久以来,如何低成本地获得融资一直是光伏开发商思考的问题,新能源企业受困于技术与风险,很难在资本市场上融到大笔资金。一种新的融资模式——YieldCo(收益型公司)的出现正能满足新能源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

YieldCo是一种新型的固定收益型融资工具,它通过将一家可再生能源企业的部分低风险、现金流最稳定的营运资产——持有购电协议的电站剥离,再将这些剥离的资产打包设立一家YieldCo,通过IPO上市来公开募集资金,并将这些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以股息的形式,定期支付给YieldCo公司的股东。对于投资者来说,YieldCo风险小,还有固定的股息。对新能源公司而言,YieldCo 56 STATE GRID为其提供了一种低成本融资的途径。母公司通过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成功融到资金,同时还享有YieldCo的大多数投票利益,从而控制YieldCo的投资与经营决定。

2014年,SunEdison成立了第一个YieldCo子公司:TerraForm Power,它承诺股息率2.7%,每年15%的可分配现金增长率,SunEdison占股64%。TerraForm Power首次IPO获得5.355亿美元,且余出大部分资金用于收购母公司或者第三方的项目。最初剥离出来的投资组合的规模为807兆瓦的太阳能电站项目。该投资组合中的项目包括位于美国和加拿大的134.8兆瓦分布式发电站,以及位于美国、加拿大、智利和英国的另外673兆瓦公共事业电站。2015年,SunEdison成立了第二个YieldCo子公司:TerraForm Global,主要用来接手新兴市场的项目,这些项目包括分布于巴西、中国、印度、秘鲁、南非和乌拉圭在内的太阳能、风能以及水电开发项目。

YieldCo模式虽然为大多数的新能源公司所追捧,但它也有一些显而易见的缺点。为了达到既定目标股息增长率,YieldCo需要为母公司或第三方滚动收购一些符合条件的基础资产,并及时补充到资产组合当中。而作为母公司的SunEdison公司为了实现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清洁能源公司的梦想,也需要疯狂扩张,不断扩大新能源电站的持有量。于是,一个近乎疯狂的现象发生了,SunEdison公司四处出击,在世界范围内直接投资或者收购新能源电站项目,并把这些项目高价卖给子公司TerraForm Power公司,SunEdison公司拿到钱后再收购其他的项目,如此不停的周而复始,近乎永动机似的循环下去。

SunEdison公司为了扩张,收购的项目之多、范围之广让人惊叹。它的业务已不局限于光伏,在风能和储能领域也是四处开花。2014年11月,SunEdison公司与其子公司TerraForm Power投资24亿美元收购了美国风能开发商FirstWind;2015年3月,SunEdison公司又从提供能源储藏与光伏发电综合系统的美国SolarGrid Storage公司收购了相关业务和资产,使其成为了全球首家可同时提供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及能源储存三项业务的企业。

雪球越滚越大,债务越借越多,泡沫也越来越大,SunEdison公司在野蛮生长的同时,也将自己置于不断增加的风险之中。一切看似风平浪静,却早已暗流涌动。直到SunEdison公司发起对太阳能公司Vivint Solar的收购,艾哈迈德˙夏蒂拉断定“收购VivintSolar将使我们的价值翻3倍”之时,SunEdison公司的股价从33.45美元一路下跌至2.65美元。不仅资本市场不看好SunEdison公司的此次收购,就连子公司TerraForm Power的股东也极力阻止此项收购,认为这笔交易将使SunEdison及TerraForm Power偏离其原本的商业模型,威胁到股东的利益。

收购Vivint Solar成为SunEdison公司事业的滑铁卢。资本市场给了SunEdison公司结结实实的一记重锤,其市值蒸发99%,债务高达百亿美元,疯狂扩张的商业模式弊端给SunEdison公司致命一击。在挣扎了一年之后,2016年,SunEdison公司向纽约法院递交了破产保护申请,至此,一个新能源行业的世界级巨人轰然倒下。

 



作者:陈明灼 来源:国家电网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