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报:《办法》提出,光伏扶贫电站组件、逆变器等主要设备应采用国家资质检测认证机构认证的产品,鼓励采用达到“领跑者”技术指标的先进技术。您认为这对光伏扶贫高质量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闫湖:电站设备质量直接决定着光伏扶贫的长期性、稳定性,影响光伏扶贫效果发挥。当前市场上可供选择的光伏设备品牌较多,质量参差不齐,不止光伏扶贫项目,光伏设备质量一直是困扰整个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一大难题。国家对光伏“领跑者”基地项目有严格技术标准,但对于光伏扶贫等其他光伏项目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尚不完善,监管存在缺位,导致项目质量良莠不齐,组件等设备以次充好,企业门槛较低,此次《办法》提出对于电站组件、逆变器等主要设备应采用国家资质检测认证机构认证的产品,鼓励采用达到“领跑者”技术指标的先进技术,对提高光伏扶贫项目技术标准,引导光伏扶贫向高质量、高标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电力报:目前,一些地方光伏扶贫项目还存在轻视后期运维的问题。为此,《办法》提出,运用市场化方式委托专业机构负责光伏扶贫电站的维护。您觉得要想运维好光伏扶贫电站,需采取哪些措施?
闫湖:实现运维管理的专业化、数字化是光伏扶贫电站运维关键。一方面,专业运维团队对维持光伏电站发电效率帮助较大,通过地方专业运维公司、设备厂商和村民配合协作的方式,日常清扫及看护由村委会负责,地方专业运营公司负责专业运维管理,设备厂家提供技术支持,这样既满足了长期运维要求,又充分发挥了各方资源优势。另一方面,大力应用数字化技术,通过“互联网+光伏”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运维管理体系,为光伏扶贫电站提供实时运行状态监测、故障智能诊断、运维派单等服务,不但能提高光伏电站管理水平,有利于电站长期稳定运行,而且也有利于增强信息的透明度和村民的获得感。
中国电力报:为保障光伏扶贫收益,《办法》提出了多项有利措施,请您简要分析一下?
闫湖:为有效保障光伏扶贫收益,《办法》从职责分工、目录管理、补贴发放、运行消纳等多个方面提出多项有利措施:在职责分工中,明确“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全面厘清各方责任;在目录管理中,明确国家能源局会同国务院扶贫办按建档立卡贫困村代码,对光伏扶贫电站统一编码,建立目录,确保光伏扶贫政策执行到位;在补贴发放中,明确光伏扶贫项目补助资金优先安排,要求上年度补助资金于次年一季度前发放到位,避免光伏扶贫补贴拖欠问题;在运行消纳中,光伏扶贫项目优先调度和全额消纳等。这些措施从多个方面共同保障了光伏扶贫收益,确保光伏扶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