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陕西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去年风光发电企业盈利水平下降

2018-06-01 07:26:15 太阳能发电网
5月30日陕西省统计局发布2017年陕西新能源产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我省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企业数量持续增加,发电总量不断上升,发电结构继续优化。1、从企业数量看,新能源企业数量逐渐增多近年来,在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背景下,我省按照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布局,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
四、制约新能源发展的因素
 
1、电力并网有所限制
 
目前我省的电力供需关系来看,我省的总体情况是供大于求。从需求端看,除夏季温度较高月份与冬季寒冷月份需求较大外,其他月份需求相对比价稳定。从供应端看,我省发电量以火力发电为主,火力发电能够保持平稳正常生产,并且发电量较高,产能并未完全释放,因此,从供需关系看,我省的电力是供大于求。在此背景下,我省的风光电难于被消化吸收,如不及时谋划外送,必将很快遭遇发展瓶颈。与此同时,对风光发电量入网的限制对风光发电也有较大影响。当前我省的电网运行机制难以适应风光电规模化发展需要,以传统能源为主的电网系统尚不能完全满足风电、光伏发电等波动性可再生能源的并网运行要求,风、光发电大规模并网仍存在技术障碍。在双重不利因素影响下,目前陕北风电光伏集中发展区域已出现弃风弃光限电的现象,而且还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2、土地使用成本较高
 
土地使用成本也是制约风光电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风力、太阳能规模化发电,需要占用大量土地,特别是太阳能发电对土地面积要求更高,土地征用前期租金较高,同时由于对新能源行业没有明确的优惠政策,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的税金较大。土地租让金及相关税费的支付造成企业运行成本压力增大,导致部分地区企业设备用地和当地农民耕地之间尚存在矛盾,这对风力、太阳能发电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不小的挑战。
 
3、资金回收周期较长
 
效益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与目标,效益不好企业不愿运营,效益变好企业才会不断发展,新能源行业的企业亦是如此。对于风光电企业而言,需要大规模投资并长期运营才能体现经济效益,从目前我省的新能源企业情况看,企业在前期投入较大,同时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省新能源补贴电价逐年减少,企业运营成本有所上升,加之行业自身存在的资金回收周期较长的特点,短时期内企业经济效益难以显现,新生企业不敢轻易介入,行业发展动力不足。
 
五、建议
 
1、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力度
 
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推动我省新能源产业向前发展。目前,制约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要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从土地使用、税费上缴、行业补贴等方面着手,制定有关政策,向新能源产业倾斜,从根本上减小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动力,助力企业成长。
 
2、努力破除新能源电力入网的技术壁垒
 
风光发电企业效益不仅与其经营成本有关,而且与其产品销路密不可分,对于发电企业而言,就是其发电量是否能够入网,是否能够销售出去。由于风光电发电量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其发电量波动较大,当天气较好时,发电量较大,这时的发电量不能够全部入网,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显著影响,这主要是我们现有的技术有限,难以处理好发电量波峰波谷入网关系,因此,要想方设法提高技术水平,破除风光发电量入网壁垒,畅通企业销路,提升企业效益。
 
3、积极促进光伏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
 
由于太阳能发电要使用大量太阳能面板,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因此在推进光伏产业发展的同时,要兼顾其他行业,处理好光伏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问题。要大力推进分布式光伏产业,有效利用闲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实施“光伏+”综合利用工程。结合土地综合利用,依托农业种植、渔业养殖、林业栽培等,因地制宜创新各类“光伏+”综合利用商业模式,促进光伏与其他产业有机融合。
 
4、统筹推进全省风电产业的整体布局
 
目前,我省的风力发电主要布局在陕北地区,关中和陕南较少,要统筹全省风电产业的整体布局,促进风电产业全面发展。积极推进陕南和关中地区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先行启动关中百万千瓦低风速风电开发,形成我省风电由北向南梯级推进的格局,使关中成为我省风电开发的新兴区域。同时继续推进陕北五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建设,重点推进定边、神木、府谷等大型现代风场以及配套送出工程建设。

作者: 来源:陕西省统计局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