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签署千亿大单审批或重启
新能源汽车和光伏产业冷风频吹,但中国的核电发展却利好不断。4月25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刘华在北京向三门核电有限公司颁发了《三门核电厂1号机组首次装料批准书》,随后在5月底,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核电运行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
业内人士指出,上述事件是中国核电审批即将重启的重大信号。根据《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和《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意见,2020年运行核电装机力争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核电装机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而截止2018年4月,在运在建核电机组共计5802万千瓦,仍需建设超3000万千瓦核电机组。
除此以外,中国核电对外合作方面也迎来重大进展。6月8日,中核集团与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在人民大会堂签署迄今为止中俄最大的核能合作项目,合同总金额超200亿元人民币,项目总造价超千亿人民币。根据合同约定,中俄将在田湾和徐大堡厂址合作建设4台VVER-1200型三代核电机组,双方将在中国示范快堆项目中开展设备供货和技术服务合作。
对此东兴证券认为,2018年以来核电项目稳步推进,台山、三门1 号已完成装料,在当前扩大内需、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大背景下,结合十三五8800万千瓦在建和装机的规划,2018 年下半年采用AP1000 技术新项目将率先启动,看好产业链龙头企业,重点推荐核级设备制造商。
平安证券的研报指出,此次中俄两国签署核电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按照过往经验,新机组有望于2-3年内开工建设,核电审批重启已近在咫尺;在当下关键时期,核电作为国家战略的重点,将再次回到历史舞台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