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美国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CCIEE)中国代表处负责人弗勒德等一行拜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方向中方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弗勒德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都认为,贸易战是暂时的,科技战将是持久的。
陈文玲:非常欢迎美国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弗勒德先生一行造访国经中心,中心是国家高端智库,理事长是国务院前副总理曾培炎先生。中心把中美关系研究作为最重要的研究方向,在座的各位都是中美关系课题组的研究人员。
美方:很荣幸受到国经中心邀请来到这里,首先我花一些时间介绍美国大型企业联合会的组成和工作。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成立已经有100多年历史,总部在美国纽约,我们是一个非政府组织,也是一个智库类型的研究机构。我们的任务是开展全球范围的经济、商业讨论,更多的是为商业领袖进行类似的学术研究。
诚然,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加速了中美对抗,然而我一直认为,中美之间的对抗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是希拉里当选总统,我也会在某一天来到这里,与大家进行类似的对话。
我将第一个时代确定为中国刚刚加入WTO的时候。那个时候国际社会对中国有更多的耐心,他们承认中国的不同,但是他们欢迎中国加入WTO。他们的目标是——随着时间推移,中国成为一个与美国更相似的经济体。西方国家从一开始就认识到,中国处理贸易的方式和中国国内的发展方式,与西方国家是十分不同的,但是当时他们愿意等待,希望有一天中国能够改变,然而事实上中国从未对此作出承诺。
如今西方已经认识到,中国的经济体制不会改变,正如习近平所说的中国将走自己的路,而西方的耐心也就到此为止了。针对中国市场看法的改变是全球性的,不仅仅是美国,欧洲许多国家也对此作出了改变。而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我们的办法就是变得像中国一样,建立贸易屏障,阻止中国在本国的投资并购,采取这种并非互利互惠的行为。
在奥巴马时期,他们的主张是签订双边的协定,他们在协定中要求中国开放这个,开放那个。然而现在美国政府认识到,中国并没有作出相应的行为,所以停止了这样的要求。特朗普十分执着于与中国的贸易逆差,诚然我和许多的同事都认为,特朗普并不需要那么在意贸易逆差。但西方国家也认识到这一点,像德国、英国、法国的方式是直接对中国的境外直接投资进行限制,他们也得出了与我们相似、相同的结论。这就是我谈的第一点,这一个趋势是不可避免的,或许特朗普使其加速,但这一趋势是全球性的。
特朗普的确是一个易变的人,他或许在周一,周二,周三说的话,到周五的时候都已经不算数了,但是过去几十年来有一点他是一直坚持的,那就是美国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是不平等的。接下来我将要展示自己的观点,这也并不都是我自己的观点,是特朗普政府的,因为需要理解他们,才能够预测他们将会怎么样行动。
在美国国际贸易这个议题上,特朗普一直认为贸易关系是不平等的,从1980年时代,他认为美国与日本的贸易不平等,后来是墨西哥,现在是中国。他一直认为局势需要改变。特朗普针对中国贸易的一些细节,在其竞选时候就已经展现出来了,纳瓦罗和罗斯都曾在竞选的白皮书中发过类似的声明。过去的许多任总统他们在选举中都会攻击中国,然而当选以后他们会着重于国内的事务,似乎所有人都忘记了他们曾经说过的话。然而,我们这些一直跟随特朗普竞选的人,我们看到他所说的那些,我们非常好奇之后将会发生什么,随着特朗普的当选,他带领了非常强硬的一批人进入了白宫,我们看到他对此事非常认真。
他们是怎么说的呢,他们认为美国国内所有的军事问题都与中国的跨国投资与中国的贸易直接相关,当然这并不是我个人的观点,但特朗普一直这么认为的。特朗普政府一直认为,如果启动更有侵略性的贸易制裁,中国并不想真正产生一场贸易战,中国更有可能进行退让,因为中国在国际贸易上和经济体量上并不占上峰,看上去强硬,但事实上十分脆弱。
当然,中国是否会退让,是不是会发起一场贸易战,我们还要看在座的是怎么认为的?我们要预测白宫的行为,我们需要知道白宫里面都有些什么人,哪些人是鹰派的,哪些人是更中庸更缓和派的。
在特朗普政府初期,他的内阁还是比较平衡的,有相对亲中国的和相对鹰派的,大约各占一半,然而近期国家主义和对中国持强硬态度的人占到了上峰。罗伯特-莱特西泽是这一场贸易战的主要帅领,与中国的许多事务是由他指挥的,如今他被提到非常高的职位。现在我简要回顾一下,过去几个月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相信在座的对此十分了解。
首先,我们看到是四项由美国率先挑起的制裁行为,随后中国也对此进行了反制。在初期都是一些非常小型的对抗,美国发起关税和一些反倾销的税,在太阳能板、洗衣机、管道配件、硬木板夹对中国提高关税和反倾销税,而中国很快作出反应,在WTO贸易组织上进行诉讼,在高粱、乙烯等的进口上作出了反应。
随后是更严肃的制裁,在钢铁和铝的30亿罚金,很快中国也作出了30亿的反应。随后是我们都在关注的301调查,有500亿针对中国知识产权的调查,这也是莱特西泽团队所率领的,他们将很快公布,随后我们预测中国会很快对此作出反应,这将会是一个非常正式的贸易战。虽然这个项目近期被推延了,但是我相信或许在这一周,或者最迟本月,将会对此有进一步的内容宣布,而且在短期内,会对这项500亿的商品制裁进行实施,我也相信中国很快会对此作出反应。
我想说的第三点,与此同时有两件事情同时在发生,一方面是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另外一方面是科技上的竞争。很多媒体错误的把这两件事情,贸易战和科技竞争认为是同一件事情,然而事实上这背后有两个故事,贸易战当中的关税,非常可能只是短期的,它或许活不过特朗普的政权,而科技上的竞争是一件长期的事情。在美国,两党对于用关税来阻止中国的进口都持不支持的态度,然而对于中国科技与学习的限制是得到许多支持的。
美国利用中国一些公司与朝鲜和伊朗的贸易,违反了美国对制裁国家的政策,对这些公司进行制裁,这是美国的一个工具。我们熟知的是中兴通讯,以及现在正在进行的对华为的调查。中国的反制无疑是美国对华政策的最大限制,中国的反制能力非常强,对于中国的反制,给美国、特别是特朗普政权带来的疼痛是非常强烈的,尤其是针对基层选民以及精英的相关利益者,都会影响到特朗普政权。在美国,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许多生气的生意人,以及许多对关税持反对态度的金融学家,所以特朗普同意在中兴事件上作出让步。
在我的商界听众当中,他们是一些跨国企业的领导人,他们十分担心他们将会暴露在美国的制裁之下,因为他们在中国留下了实质性的资本印记,他们十分担心美国的制裁会影响到在华的跨国企业。
我今天展示的四点,前三点分别是,首先贸易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第二点,特朗普对于全球化贸易一直持有非常强硬的看法,就是贸易不公平。第三点,有两个故事,分别是贸易战和科技竞争。而我要说的第四点是想寻找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法,对双方来说都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双方的利益相差相当大。
在中美双方代表的谈判桌上,中方作出的退让,与中国的改革和转型是相符合的,所以这些不是特朗普政府希望看到的。中国提出的全方位进一步开放,在金融行业和汽车行业,美国资本进入中国市场,在中国进行生产,雇佣中国的工人,这都是特朗普政府所不希望看到的,特朗普希望美国公司离开中国,回到美国。特朗普对于贸易逆差是执着的,中国提出了购买美国更多的商品,而特朗普则希望美国购买更少的中国商品,这是中国领导层不希望作出的妥协。
这些对抗点,或许在短期通过一些小规模的协议是可能解决的,然而从长期来看,对抗仍然会加剧。让人欣慰的是,除了贸易战,我们现在还没有看到更多地缘政治上的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