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为了应对531新政的出台,已经有单晶巨头不断下调价格,而对于恒星新材料来说,其面临的则是有价无市。
李明向记者表示:“2008年硅料市场价是300万元/吨,成本不到100万元/吨,去年硅料的市场价格大概是13万元/吨,虽然是试生产阶段,但是,我们也有利润。而今年,公司现在能生产300多吨/月,主要问题是没有市场。”
“今年年初硅料价格是12万元/吨左右,比去年稍微低了一点,而公司这里的制造成本大概是10万元/吨左右,现在是531政策出来之后,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做。”李明如是说。
一位恒星新材料的老员工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我们马上就要放假了,现在生产出来的东西都卖不出去。”
“今年的形势不好,老板每月赔几百万元,现在国家不补贴了,资金周转不过来,慢慢就不行了,现在厂里面有三四百人,马上都停工了,原来没产量,现在产量出来了但是卖不出去了。”上述老员工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如果工厂停工超过三个月的话,公司损失更大,因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都是化学物质,有腐蚀性,会把生产设备腐蚀坏。”
“新疆、内蒙古等这些低电价地区硅料的毛利率非常高,随着大批量的产能在这些地区投产,硅料处于过剩状态,由于新产能享受着电价优势,并且新设备价格低,效率高,生产出来的产品品质好。而位于高电价区的硅料企业,由于设备老旧,效率不高,面临被淘汰的命运。”一位光伏行业分析师向《证券日报》记者分析:“恒星科技控股的恒星新材料处于没有电价优势的洛阳偃师,电价高,环保压力大,多年停工,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毫无优势可言,被淘汰出局是大概率事件。”
有利益输送之嫌
“531新政”出来之后,身价不菲的恒星新材料成为公司的一个老大难。目前,公司还未讨论出恒星新材料今后的路该走向何方。
事实上,投资者也对恒星科技接手多年亏损的恒星新材料表示不解。尤其是在公司接手后就大手笔频繁对其投资,直到现在,该子公司更是面临停产的危机,对此,投资者质疑公司收购恒星新材料的背后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的嫌疑。
对以上质疑,李明向《证券日报》记者解释称:“在2016年至2017年多晶硅光伏原材料的价格往上走的,近两年上市公司或者非上市公司建的项目都是万吨级以上的。同时,2016年公司博宇新能源(河南省博宇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硅片项目也开始运营起来了,我们自身也需要硅料,当时万年硅业这个项目已经到试生产阶段了,所以就把这个项目接手过来了。去年,我们接手之后一直对这家子公司进行试生产,每个月能生产一两百吨,或两三百吨,也有一定的销售收入,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6亿元。”
对此,一位资深私募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分析:“上市公司向控股子公司进行大比例增资有可能是一种变相的利益输送,不排除公司大股东通过这种方式暗渡陈仓,进行变相减持套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