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玩家”为何争先恐后布局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产业?

2018-09-18 06:33:40 太阳能发电网
受到“531新政”的影响,资本市场似乎已不像往常那般对光伏产业偏爱有加。不过,日前H股上市公司——汉能薄膜发电“实现营收204.15亿元港元,净利73.29亿港元”的2018年中报业绩发布,还是令各界为之一振。  但值得注意的是,与更多市场标的不同,汉能薄膜发电所专注的技术路线为以铜铟镓硒(CIGS

铜铟镓硒
  成太阳能产业焦点


  作为国内薄膜电池产业的开拓者,汉能自2012年到2014年实现了对四家全球领先薄膜太阳能公司的精准并购,并通过再次研发和升级占领了业内领先地位,还率先开展了海外技术的本土化生产之路。


  除汉能以外,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以来神华集团、中建材等大型国有企业及杭州锦江集团等大型民营企业,先后为布局薄膜太阳能市场投入资金超过了470亿元。


  巨大的投入以及随之产生的规模效应、市场竞争倒逼技术进步,都为铜铟镓硒等薄膜太阳能产品的产能建设、降本增效、拓宽应用提供了助力。


  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经过一段时期的布局、建设,直到2017年12月份,中国建材集团旗下凯盛集团宣布其位于安徽蚌埠的1.5GW铜铟镓硒薄膜组件产线一期300MW产线正式投产;2018年1月份,神华集团、上海电气、德国光伏设备制造商Manz AG共同出资建设的306MW重庆神华薄膜太阳能项目宣布正式开工。


  而更新的消息显示,今年7月份,凯盛集团宣布已重启Avancis韩国100MW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组件生产线。公开资料显示,该产线由Avancis建成于2012年,而在2014年,凯盛集团全资收购了Avancis。这使得,目前凯盛集团拥有蚌埠、韩国、德国三处铜铟镓硒产能(其中蚌埠300MW、韩国100MW)。


  《证券日报》记者从相关知情人士处获悉,目前,凯盛集团韩国、德国产线一直都在生产。在此基础上,凯盛集团还宣布了全球布局20GW铜铟镓硒产能的远大目标。


  但9月11日,关于蚌埠产能,曝出了猛狮科技与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持有中建材蚌埠100%股权)签署《资产购买框架协议》,计划购买中建材蚌埠拥有的从事绿色能源科技产品的应用研究与生产,以及光伏发电站运营维护等相关业务公司的股权及与之相关的全部权益的消息。这令业界猜测,中建材、凯盛集团方面可能会对相关铜铟镓硒资产进行资本运作。


  除了中建材,日前,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文也在一次公开发言中,表达了对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技术路线的支持。


  凌文介绍,早在8年前,神华低碳研究院一支科学家团队,就开始跟踪铜铟镓硒薄膜光伏电池技术。


  此外,国家能源集团承担了国家住建部“CIGS太阳能薄膜发电技术在光伏建筑一体化中的应用研究”总课题,以及一体化组件研究、集成系统和装配技术优化研究、能源集成系统研究、组件生产加工技术优化研究、产品综合性能试验研究、铜铟镓硒建筑能源集控与实验平台研究、工程造价研究、技术经济评价研究、示范建筑研究、标准与规范制定研究等10个子课题;同时,还承担了多个示范项目。


  据了解,今年下半年到2019年上半年,国家能源集团在北京、江苏、广东、海南、四川等省市落地的6个实体示范项目将陆续完工。


  而《证券日报》记者从相关知情人士处获悉,306MW重庆神华薄膜太阳能项目也有望于2019年5月份竣工投产,其目前主要定位的方向为BIPV(建筑光伏一体化)以及汽车车顶。

 

原标题:新需求促光伏细分市场逆周期增长 资本热捧铜铟镓硒技术路线



作者:于 南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