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激增现金恶化
业绩成色含金量不足
招股书披露,上机数控2017年不仅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2.77%、净利润同比增长270.10%,且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也同期出现暴增。
与2016年债权只有5591.47万元相比,2017年的两项应收款项合计金额高达30887.59万元,同比增长了452.41%。
应收款项的增长率远远高于营业收入增长率的数据表现,让人怀疑该公司为了达到上市目的,有刻意通过放宽商业信用政策来刺激收入增长的嫌疑。
与此同时,公司现金流情况也不容乐观。
2015年—2017年,上机数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仅为696.84万元、755.08万元和9683.13万元,远低于同期净利润数据,而且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处于上升趋势。
报告期内,上机数控的资产负债率从36.89%,上升到最新一个报告期的44.91%。
靠着放宽信用带来的业绩增长,实际给未来平添了许多隐忧。
股权蹊跷转让
五年持股原始价转给实控关联人
据招股说明书披露,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三位上机数控的股东分别将其所持股份全部以早期入股价格“原价”转让给了上机数控的实际控制人杨建良的儿子杨昊。
这三位股东分别为无锡同创创业投资企业(有限合伙)、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自然人张瑞庆。
退出股份合计890.81万股,而受让人杨昊持股数量也一跃成为公司第三大股东,占公司总股本的9.427%。
据招股书披露,三位投资人原价转让股份的原因都是由于“认为发行人发行上市的预期不够明确,考虑到资金使用安排,决定转让所持股份”。
考虑到三位投资者都是持股5年左右的时间,悉数原价转让股份,相当于倒贴(时间成本与资金成本),实在有悖常理。
因为从从上机数控财务数据上看,公司还是处于稳定发展阶段。
那么,如此慷慨向大股东利润方原价转让,所谓发行人上市预期不够明朗的说法,显然站不住脚。
在上述股权转让之后,上机数控业绩就突然爆发。
如上文所述,上机数控在2016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7.71%,净利润更是同比增长了351.52%。
杨昊在受让以上股份后只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又将手上绝大多数股权转让了出去,并获得了不错的溢价收益。
招股书披露,2016年12月21日至23日,杨昊与巨元投资、赵永明、徐公明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分别将其持有公司的120 万股、400万股、232万股以7.5元/股的价格转让给巨元投资、赵永明、徐公明,共获得转让资金5,640万元,扣除当时的全部收购款项后,杨昊已经实现获利468万元。
同时,其手上还留有138.81万股,位列上市前十大股东第四位,而这138万股相当于零成本(负成本)。
每一家新股IPO,对应的都是若干原始股东大赚特赚,而上机数控在上市前夕,异常珍贵的原始股股份却转来转去,其中蹊跷和利益纠葛,也只能当事人自明了。
然而暗箱操作的利益共同体一旦被打破,往往会给上市公司带来巨大麻烦,这在A股中不乏其例。所以此事件,仍值得投资者谨慎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