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华电瑶池电厂与多家售电公司出现争议一事,陕西省发改委回复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提问。
陕西省发改委方面在回复内容中提到,6月14日,其在官网上发布的《陕西省2018年下半年电力直接交易有关事项的公告》,已经明确了有关上浮30%与售电公司或电力用户签约的规则。
半个月后的6月29日,陕西省发改委收到各市场主体递交的意向性协议。经统计后,发现瑶池电厂递交的已签约意向性协议电量超过130%限额,违反本次交易公告的规定。
因此,陕西省发改委要求瑶池电厂将超出的电量退出。随后,瑶池电厂给陕西省发改委书面报送退出电量涉及的用户清单。
最终,在9月11日,陕西省发改委在官网发布了今年下半年第一次交易的成交结果。
对于市场所关心的出台限额政策的原因,陕西省发改委表示,对发电企业签约电量设置上限,是充分考虑了陕西电网网架结构、电源支撑、系统调峰需要等实际情况。经与西北能源监管局、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陕西电力交易中心多次协商后制定的规则。
“此举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在陕西省电力供大于求的背景下,发电企业为抢夺电量而恶意竞争、导致价格剧烈波动等情况。”陕西省发改委表示。
目前,由于首次交易并未完成预计的交易量,剩余约55亿度电量已经纳入二次交易。
在开展今年下半年第一次交易过程中,监管部门严格按照交易规则和公告进行市场出清,将有关电厂超出规模电量与未提交电量一并开展二次交易。同时,已达到电量上限的相关电厂不得参与二次交易。
陕西省发改委表示,其考虑了一次交易中出现的情况,与西北能源监管局、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陕西电力交易中心协商后,决定继续按照下半年既定原则,保持规则的一致性。如果二次交易还未完成交易电量,将考虑通过下半年集中竞价模式完成全年电力直接交易电量规模。
目前,陕西省发改委已要求交易中心抓紧完善交易技术支持系统。具备条件后,将实现在交易平台上提交意向协议,通过技术支持系统过滤超签电量,进一步促进交易规范有序开展。
电改摸索:价格战中考验监管智慧
从2014年底至今,陕西省电力直接交易改革正在不断推进并完善。在新一轮电力市场化改革如火如荼之际,陕西售电市场从2017年开始慢慢走向成熟,吸引了各方资本参与。
今年陕西电力直接交易电量规模为400亿度,上、下半年各200亿度。全年采用双边协商+集中竞价方式组织,两种形式组织的电量规模分别为300亿度和100亿度。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自2014年11月陕西省开展电力直接交易工作至今,共完成直接交易电量900亿度,为参与的电力用户节约购电费用35.6亿元。
但在市场发育前期,发电厂、售电公司等参与主体如何通过市场手段实现有序博弈,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相关政策如何实现适时、适度引导,也考验着参与方和监管机构。
瑶池电厂之所以降价竞争,也有自己的苦衷。上述华电陕西营销负责人介绍,陕西省去年全社会发电和用电量1700多亿度。但是,包括水电、新能源在内,陕西全社会的装机容量达到3800多万千瓦,装机负荷远超过陕西省的用电量。“电厂压力很大,供应远远大于需求。所以,现在电厂是拼内部管理,拼设备的能耗水平。谁的管理水平高,谁的内部成本低,谁就能活下去。”
在这种局面下,发电厂对售电市场格外看重。
长期关注电改的电力行业研究专家展曙光介绍,目前在售电市场上,其他省份的做法一般是限制某一主体占各售电市场的份额不超过一定比例,比如15%、30%,这么做是为了防止出现垄断的问题。但像陕西省的这种规定,比较少见。
值得注意的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简单统计陕西上半年自主协商直供电结果发现,上半年同样是约150亿度的交易规模,大唐陕西的几家电厂获得了超过60亿度的份额。华电陕西下半年的角色与上半年的大唐陕西类似。
不过,与上半年相比,陕西下半年电价下降幅度明显,下半年第一次交易价格不同类型用户电价下降了7%到11%左右。瑶池电厂与吴风所在公司签订的价格遵循量大价优的原则,降价幅度更大。
目前来看,电厂的这种“价格战”无疑让下游用电企业获得了实惠,而成本控制更好的发电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
一位不愿具名的陕西龙头售电公司总经理表示,直供电改革,需要放开价格、放开交易量,减少干预市场的行为。他认为,上半年没有限制交易额度,但下半年却要限制。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保护了上半年获得优势的电厂。
“在不影响电网安全的前提下签订协议,应该给市场各个主体更多的灵活性和自由,选择权利。这样才是市场。”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刘喜梅说。
原标题:售电市场冲动考验地方监管智慧 华电陕西一电厂“超卖”电量引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