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储能商业化渐成现实

2018-12-26 18:02:29 太阳能发电网
在未来的能源互联网中,不仅仅是电,包括储热、储氢在内的多种形式的储能也将发挥重要的补充作用。从能源的整体发展来看,可再生能源是未来,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仍然要与传统能源共存,尤其是在整个能源基础是为传统能源所构建的条件下。可再生能源要发展,而传统能源又必然存在,前者出现弃风,弃光,弃水,而

梯次利用对动力电池退役的救赎


对于储能来说,除了应用于发电侧、电网侧以及用户侧相对静态的场景,移动储能的发展同样是未来的一大趋势,而在移动储能中,又以电动汽车的发展最受关注。


分析认为,按照动力电池技术储备和发展态势,将在3-5年基本消除电动汽车的“使用焦虑”,支撑电动汽车大规模应用与普及,电动汽车的规模无疑将会另所有人震惊。


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我国电动汽车累计保有量将达到500万辆,2030年保有量将达5000万辆以上,以配置80kWh电池为参考,等效储能容量将达到40亿kWh,同时电动汽车退役电池梯次利用存量达4亿kWh。


而面对如此多的退役动力电池,未来十年或者更久,梯次利用将会完成一场关键的救赎。


2018年,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组织成功申报了“十三五”期间首个梯级利用国家级项目——《梯次利用动力电池规模化工程应关键技术》,国内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步入正轨。

毋庸置疑,随着电动汽车的迅猛发展,对于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已经提上日程,在未来5-1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里,梯次利用将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7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170万辆,其中三元锂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配套量几乎持平。有数据显示,2020年退役动力电池将超10GWh/年,预计累计退役量将达30GWh,三元锂和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无疑将是退役主体,且退役电池剩余可用容量或集中在65%-80%。


但是,目前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整体处于研发阶段,仍存在状态评估难、一致性差、安全风险高、经济代价大和退役电池少等诸多瓶颈,还没有规模化工程应用。



作者:李帅 来源:能源杂志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