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得新日前深陷财务造假危机,祸及东旭光电,令其股价一度“闪崩”。
大量货币资金闲置、应收账款增加、经营性现金流负数、大股东高比例股权质押是它们共同特征。东旭光电会不会是下一个康得新?
记者统计发现,8年来东旭光电营收净利呈现“过山车式”增长,且从2016年开始,其业绩增速则明显放缓。股价也一度从2016年9月起一路下行,从最高价17.33元跌至最近一个交易日仅4.64元,跌幅达73.23%。
2018年三季报显示,东旭光电营收净利虽有涨幅,但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15亿元,比2017年同期锐减201.32%。与此同时,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合计为172.7亿元,占同期流动资产的39.47%。
除了业绩增速放缓和应收账款暴露风险外,东旭光电财报同样也令人生疑。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9月底,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为215.08亿元,占总资产的31.95%。
然而,东旭光电同期有息负债,包括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达156.68亿元,占总负债348.55亿元的44.95%。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东旭光电账面有215亿元的巨额货币资金,且受限货币资金比例较少,但却仍在靠发债融资,用于回购上市公司股票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对此,长江商报记者发函至东旭光电,但截至发稿时止,尚未收到任何回复。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东旭光电频繁变动的财务总监,账上拥有215亿元现金仍发债来补充流动资金,有业绩造假的嫌疑。
8年营收净利“过山车式”增长
深陷财务造假危机的康得新,1月11日、1月14日、1月15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格跌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
1月17日,东旭光电股价也一度闪崩,跌幅最高超过5.34%。股价从1月16日开盘价4.90元,跌至1月17日收盘价4.61元。两日跌幅达5.92%,市值蒸发16.62亿元。
大量货币资金闲置、应收账款增加、经营性现金流负数、大股东高比例股权质押是它们共同特征。
成立于1992年的东旭光电,其自称为“国内领先的光电显示材料生产商及智能制造综合服务商”,业务涵光电显示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及系统集成、石墨烯产业化应用、新能源汽车研发及制造等。1996年在深交所上市。2010年,公司引进东旭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东旭集团”。2008-2017年,东旭重点打造从上游光伏组件研发生产到中游电站建设再到下游电站运营的整条光伏产业链,从而为集团绿色产业发展开启了新纪元。随后,东旭进一步拓宽绿色产业板块,并在2017年全面进军生态环保行业,陆续布局生态修复、流域治理、水处理、危废处理等业务领域,从而独树一帜地以“环保新能源综合服务产业园”的形式实现了清洁能源与环境治理的协同发展,目前已在华北、华东等地逐步落地,未来将迅速实现模式复制,并围绕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最发达地区布局。
李兆廷表示,绿色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东旭向来强调企业的未来要与国家战略联系在一起,因此东旭会大力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契合政府与社会的绿色发展需求,以探索出共赢发展模式。
实现产业转型后,东旭光电一跃升级进入国家新兴产业。
至此,东旭光电业绩也增长迅猛。2010年,公司总营收7835.3万元,同比增长26.3%;净利润594.5万元,同比增长118.35%。到2017年年末,东旭光电总营收已达173.36亿元,净利润达17.44亿元。8年时间,营收增长221倍,净利增长294倍。总资产从2010年的3.75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676.83亿元,总资产增长了180.49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8年时间,东旭光电营收、净利增幅数据波动较大。财报数据显示,2010年—2017年,营收增幅分别为26.3%、33.28% 、645.92%、19.64%、130%、190.5% 、48.41%、127.15%;净利润增幅分别为104.68%、 680.01%、1103.88%、158.86%、138.46%、182.84%、-6.51%、33.75%。
可以看到,东旭光电营收和净利增速呈现出“过山车”式增长。而从2016年开始,东旭光电业绩增速则明显放缓。
2018年前三季报显示,东旭光电总资产减少1.9%,营收增速为108.24%,净利润增速为24.6%。
与之对应的,东旭光电股价也是从2010年最低2元多,一路上行至2016年。但从2016年9月起,东旭光电股价开始一路下行,从最高价17.33元跌至最近一个交易日仅4.64元,股价重回2013年,跌幅达7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