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两家动力电池企业LG化学与SK Innovation的商业竞争开始矛盾激化升级。
海外媒体报道称,本周一,LG化学针对SK Innovation发起一系列诉讼,主要指责其通过雇佣其员工来窃取锂电池相关核心技术。
这些诉讼由LG化学及其美国子公司LGCMI共同发起,并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美国特拉华州地方法院同时提起诉讼。
LG化学的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称,SK Innovation从LG化学雇佣了高级工程师和关键环节的工作人员,从而获得LG化学锂电池商业机密,而作为商业机密窃取的直接后果,SK Innovation已开始向LG化学的客户和国际车企销售锂电池。
另一家海外媒体做了更详细的报道,SK Innovation在LG化学公司锂电池部门雇佣了77位技术员工和相关人员,这些员工中有数10名曾参与LG化学的锂电池研发、制造、组装以及质量测试。这些员工不仅公开密谋窃取LG化学商业机密,同时还利用这些信息在SK Innovation进行就业时的交易。
更为细节的报道称,一名员工在SK Innovation的简历中插入了LG化学关于电极制造过程的关键技术信息。另外一些员工在转向SK Innovation之前从LG 化学的数据服务器下载了400到1,900个关键技术文档。
而巧合的是,当这77名员工从2016年底开始离职到了SK Innovation,到今年年初,SK Innovation的合同中EV电池供应总量增加了14倍以上。
据此,LG化学在诉讼中提出,要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美国市场禁止SK Innovation的电池,并向特拉华州地方法院提起诉讼,寻求赔偿和禁止泄露商业机密。此外,LG化学甚至还提出,要求禁止SK进口制造和测试电池的设备进入美国。
作为韩国两家同样走软包路线的动力电池企业,LG化学与SK Innovation之间的诉讼和商业竞争从今年开始逐步走向前台。
事实上,今年早些时候,韩国最高法院裁定支持LG化学,并对2017年SKI招聘的五名LG化学员工实施两年禁令,以彰显他们对商业机密泄露以及两家公司技术能力差距的担忧。尽管得到了韩国政府的裁定,但有消息称, SK Innovation仍然在继续挖走LG化学的员工。
此外,诉讼的背后,更多的是双方在商业领域“贴身”的竞争与角逐。
在此之前,SK Innovation并没有对于LG化学构成太大的威胁,从装机量来看,2018年,LG化学位居全球第四,而SK Innovation排在十名开外。
但这种格局正在变化,去年底,大众对外称,已经选择SKI为其基于模块化电动工具包(MEB)平台的电动汽车供应电池。SK Innovation将主要为北美地区供应电池,并向集团在欧洲生产的纯电动汽车供应部分电池。
要知道,在此之前,大众的核心动力电池供应商一直都是LG化学,SK Innovation的入局让其顿感危机。
就在不久前,有报道称, LG化学放出消息称,其不排除将采取向大众汽车停止供应电动车用锂电池的手段,同时,还传出其将甩开大众,在德国独立建造电池“超级工厂”。
然而,LG化学的威胁似乎让大众更加意识到导入更多供应商的重要性,就在最近,大众称将在中国和SK Innovation以及另外一家中国电池企业共同建立一个电池公司。而这或许也正是为了多元化的动力电池配套做准备。
而在成为大众供应商之后,SKI就加快了在配套大众工厂的产能布局,3月,其在佐治亚州的第一家美国工厂正式举行奠基仪式。
该工厂将分两期建造,预计到2025年的年产能将达到20GWh,第一阶段年产能为10GWh,工程将于2021年完工 ,SK Innovation将向大众美国工厂供应电池,到2025年完成,其产能将达到20GWh。同时,根据订单量,该工厂产能可以扩展到50 GWh。
除了在北美的工厂建设提速,SK Innovation位于欧洲匈牙利的工厂也在同步启动,和美国工厂进度一致,匈牙利新工厂将于2021年完工,并将从2022年开始向欧洲汽车制造商大规模交付电池。
产能紧逼LG化学的同时,在客户定位和选择上,SK Innovation紧盯的也是LG化学的现有客户,包括戴姆勒、保时捷、现代、起亚等客户,双方的重叠型性正在越来越高,而这也让LG化学感受到强烈的“窒息”。此外,这种直接的竞争,在中国市场也正变的越来越明显。
涉及利润丰厚和敏感技术的全球巨头之间的法律斗争并不罕见,积极捍卫任何真实或可察觉的商业机密威胁,这个无可厚非,但这背后,更为值得行业关注的是,动力电池领域的竞争正在变的更加惨烈,LG化学与SK Innovation的诉讼,在此之前,已经在数码锂电池领域多次上演,可预见的是,在动力锂电池领域,这样的案例将会越来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