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之路

2019-05-10 11:40:50 太阳能发电网
1999年,一队德国汽车工程师代表团赴中国考察。代表团的团长来自国际著名豪华车品牌——奥迪。他在详细了解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现状后,给国务院写了一封信,痛陈中国汽车时弊——“中国汽车产业不能再走老路了,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中国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否则,一旦市场形成了,中国汽车就被

三、兴起


一位技术专家出身、二十年磨一剑的科技部长,一个扰动全球的创业天才,一个投资届半个世纪的传奇人物,再加上一个全产业链布局的民营企业和一个指哪打哪的国有纯电动急先锋。


新能源汽车计划落地生根的初始条件,已经准备充足。


2009年1月,“十城千辆”计划发布。


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和工信部通过提供财政补贴,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


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第一仗就此展开。


2010年3月,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产业第一次登陆两会,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表示,要着力突破新能源车关键技术。


十年前,万钢预期的,以举国体制,推动新能源发展的时刻,终于到来。


然而,十城千辆毕竟只是一个理想化的推动目标,政策没有可操作的流程方案,参与发展的企业不够多,产品种类繁杂且成本高昂,同时国内新能源技术还不成熟,一番努力下来,政策并未能有效推动产业的发展。


但在二级市场上,叠加海外特斯拉ROADSTER和modelS的火爆登场,以及巴菲特对比亚迪的强势投资,十城千辆政策一石激起千层浪。


2008-2010年的两年时间里,新能源板块相关标的,出现比亚迪之后的跟涨热潮,磷酸铁锂电池、锂概念股受到热炒。锂资源公司西藏矿业上涨近10倍,材料公司杉杉股份上涨近7倍,电机企业大洋电机上涨10倍以上,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成二级市场显学。


然而无论股市如何疯狂,产业本身才是支撑一切的顶梁柱。


2012年,在总结了三年前的政策经验之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出台,再次提出要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的长远规划,给新能源汽车长远发展,提供总纲领。


为了配合规划,2013年9月,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发改委发布《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再次推出补贴政策。更详细、更广泛、更大力度的补贴方案出台。


新能源汽车进入全面补贴推动快速发展阶段。


在补贴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3年的3.6万辆增长到2016年底的60.2万辆,激增将近20倍。


新能源概念股中,直到A股2015年的黑色六月崩盘之前,核心标的天齐锂业上涨约800%,杉杉股份、江苏国泰、沧州明珠上涨接近500%,新宙邦上涨接近600%;宇通客车上涨接近600%。亿纬锂能上涨接近900%。


补贴成功点燃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第一次真正的火了起来。


然而有补贴必定有非常规利益,有非常规利益必定有非常规手段。


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增长速度只能用井喷来形容。11月,新能源商用车单月产量超过全球其他国家之和,12月,纯电动商用车同比增长6倍。


2016年1月初,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公开质疑,认为2015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与上牌量之间存在一倍多的差距,这背后,很有可能有着严重的骗补行为,引发各大媒体竞相报道。


有媒体指出“一批所谓的新能源汽车企业,通过一条简陋的组装线就‘生产出’电动车,或者转手卖给自己的租赁公司,或者获得补贴后拆下电池重复利用循环申请补贴,以大量未达到安全技术标准、产品一致性差的电动车,轻易便套取上亿元的新能源补贴,而其中相当一部分车型并未进行公开销售和进入交通领域,仅仅是用来骗取补贴的工具。部分空壳公司轻轻松松一年骗取上亿补贴”


一时之间,举国哗然。举国之力推动的产业政策,竟然成了部分行业蛀虫中饱私囊的终南捷径。


政策层立刻投入调查。


2016年9月8日,财政部曝光了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等5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骗补10亿元的一系列重大案件。多家公司被处罚,取消生产资格,上百种车型被查处。


史称“骗补门”的恶劣事件,就此尘埃落定。数量繁多,金额巨大的骗补行为,不仅极大的浪费了国家资源,也给新能源产业造车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在这之后的很多年里,老百姓提到“新能源汽车”都会很厌烦的说上一句,“讲那些没用的东西,全都是车企在骗补贴。”


在此之后,补贴政策也更加严苛,不仅对领取补贴之前的行驶历程数有所要求,还对以续航里程为主要指标的技术进步不断拔高。


而这将导致新的问题。



作者:商业说 来源:第一电动网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