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荐读| 屠新泉:中美经贸摩擦一周年

2019-05-18 09:28:33 太阳能发电网
屠新泉:中美经贸摩擦一周年,换70年大视野评估,猛然发现…… 2019-05-18 09:24当地时间5月10日,第十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结束。尽管结果不尽人意,但从刘鹤副总理磋商结束后的采访中可知,中美双方还是期望达成一致的,尽管暂时有些阻力和干扰,但下一轮仍将继续推动中美磋商。历经11轮谈判,
1.特朗普更在意减少中国出口,而不是扩大中国进口


2017年,我们最主要的承诺是增加对美国商品的购买,后来和美国专家交流的时候,也谈到了现在还想用这种方式缓解中美关系。其实这里已经走错了方向,因为特朗普其实并不在意这个,他更在意的,首先是被中国进口冲击的行业,他想要做的是减少中国的出口,而不是增加对中国的出口。和特朗普政府打交道,对任何政府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总的来看,这个阶段,从我们这边来总结,就是想通过一种强硬的回击,让美国认识到,我不是不敢反击的。但看效果,坦白说不太好,因为特朗普不在乎——也许觉得中国的反击力度有限,或者觉得美国给中国造成的打击比中国给美国的打击更大,觉得是美国赢了。


从绝对规模来看,这次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关税战。至少从二战以后,虽然也有彼此加关税的情况,但大部分都是有根据的,比如根据反倾销调查、根据反补贴调查加关税,但这次严格说来是没有国际法依据的——美国肯定没有,中国有没有呢?可以讨论。


经常有人问,贸易战到底影响有多大?真不知道,都没经验。因为经济学、社会科学都是经验哲学,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判断。从贸易政策来讲,这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经济试验”,我们可以观察这个后果。


到了12月底,习主席和特朗普会晤,达成共识,停止加升新的关税,又要开始新的谈判。为什么到这个时候双方要开始谈判?如果能有变化影响贸易摩擦的进程,就是中美两国的经济表现。


贸易战的影响,大家都不太确定,只能看结果。看2018年第四季度情况,不管是不是直接由于贸易战的因素,从实际结果来看,中美两国经济都不太好。美国股市本来“噌噌噌”往上涨,特朗普天天发推特;后来又“嗖嗖嗖”往下猛降,差不多降了20%,回到了2018年年初的状态,他就不提了。所以,这种必要性、紧迫性出现了,双方就愿意坐下来谈一谈。但坐下来谈不意味着就降低标准,实际谈判情况大家也都知道,最近第11轮不欢而散。有一度大家都很乐观,说大概率能达成协议,我现在再也不敢说百分之百。



纳斯达克指数行情


涉及到谈判内容,大家也都有所了解,包括中国扩大从美国的采购、强制技术转让问题、知识产权问题,服务业的开放、非关税壁垒等等。根据美方披露的谈判内容,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大部分内容还是可以接受的,从去年年底到今年这段时间,我们也已开始对一些国内政策和法律进行调整,开始解决双方——或说美方——关注的问题。比如《外商投资法》关于强制技术转让已经做了新的规定。


《外商投资法》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立法过程最快的法律之一,三个月就形成了一个立法,而且是人大立法,还不是人大常委会立法,这么高的效率是罕见的。包括知识产权,本来一些地方已经成立知识产权法庭,现在最高法也成立了知识产权法庭,已在为谈判做铺垫。


可以讲,大部分内容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方向是一致的,只是执行过程存在问题。


2.中美贸易问题其实是执行端的问题,而不是针对美方设立的针对性政策


中美很多贸易问题,其实是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问题,并不是我们故意想要为难限制外资企业。


如果要说市场准入问题,那我们是对外资企业有一些限制;但所谓营商环境、执行政策问题,大部分都不是故意设计的,主要是我们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完善的问题。美方对我们提出的一些要求确实也是一个新增的外来压力,可以给我们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对华301措施


美国这次之所以用301措施而没有用WTO或其他措施,最主要原因是从以往的经验来看,301措施很有效,而这效果建立在美国对其他国家的绝对优势基础上——这些国家对美国的依赖程度非常高,或者说美国有着市场优势。但这次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因为不是关于出口的问题,而是关于所谓的知识产权、创新政策等问题。当然,最后采取的措施是关税。


为什么强调所谓的知识产权、技术许可等问题?对美国来说,更焦虑更担心的是中国的技术追赶。美国已把技术当成最大的武器,它知道美国对中国加关税,中国还可以反制,而且加关税对自己也有损伤,它自己是清楚的。它想封闭或尽可能地减少美国的技术向中国的外溢,这是现在谈判里美国最核心的目的之一。所以,从未来的情况来说,在技术上我们不得不更多地自力更生,这已经是个没有办法的事情。


1.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是中国占了美国便宜吗?


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的主要理由是中国对美国有大量的顺差。现在货物贸易逆差、服务贸易逆差为什么这么大?有很多解释,我自己认为有一个角度可能大家观察得不是特别多。


贸易,我们经常强调的是比较优势,而美国现在产业的比较优势在服务业——美国的经济结构里80%都是服务业,制造业也就10%。但服务业有个问题,由于一些技术可行性上的限制,很多服务没办法直接跨境出口。也就是说,美国在服务业的比较优势无法转化成它的出口。这是美国贸易逆差的重要因素。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美国企业2015年在中国当地销售达5000亿美元。如果加上美国直接向中国的出口,是美国占优势。中国企业对美投资还很少,时间还很短,尤其我们对美投资里大概1/3是房地产,是一种资产性投资,没有销售。因此,单纯讲贸易顺差、贸易逆差是很不全面的。


货物贸易逆差扩大确实是个客观的事实。美国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货物贸易逆差并持续扩大?其实之前美国的顺差也不大,但一直没有出现过逆差,第一次逆差应是从1971年开始,当时发生了石油危机,石油价格暴涨,紧接着发生了美元和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构建了石油美元体系。


石油美元体系导致两个结果:一是不需要黄金做准备金了,美元变成硬通货,所以,美国开始有能力承担越来越大的贸易逆差——它印钞票就行了;第二个影响是,因为美元成为硬通货,美国企业对外投资越来越方便,拿着美元去就行了,外汇都不用换,不像以前得用黄金作抵押。


这两个变化也是导致美国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重要因素。一是从美国国内承受能力来看,二是美国企业开始越来越多地对外投资,对外投资导致产能转移,产能转移导致出口的减少,进口的增加。


美国拥有多数股权(50%以上)的海外分支机构在当地的销售额达6万多亿美元,而反过来,外国企业在美国的销售额为4万多亿,顺差2万亿美元。美国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不再是美国生产对外出口,而是当地生产当地销售。如果非要说谁占了便宜,谁吃亏,美国企业觉得没有吃亏,美国也没有吃亏。


2.美国制裁中国是因为中国违反了WTO规则吗?


特朗普说,中国占了美国的便宜,加入WTO太容易了,且中国没有遵守WTO规则。


从规则角度来看,中国入市承诺是非常非常有雄心壮志的,这是毫无疑问的。现在回头说2000年入世门槛太低了,这是以现在的标准来判断。那时候中国的人均GDP差不多1000美元,远远落后于巴西、阿根廷、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但我们的关税比他们高多了。按照WTO的约束关税,我们大概在10%,印度在WTO里是最牛的,约束关税48%——它已经进去了,就是不降,美国拿它没办法。此外,阿根廷、巴西在13%以上,韩国在13.5%。所以,绝对不能说中国的入世水平低。


但现在的一个问题是,美国对中国的主要指责不归WTO管,它其实是超越WTO,是自己泛化的理解。美国说中国不符合市场经济的精神,那你说WTO是不是遵循了市场经济的精神?笼统来说,可以这么说,但WTO文本里找不到market economy这个词。看各项报告,其实美国自己都承认,中国现在的政策并没有违反WTO规则,但它说中国违反了WTO的精神。


3.美国对WTO的颠覆式改革


WTO改革,是最近炒得很热的问题。现在美国政府对WTO的改革是一种颠覆式的改革。严格说来,不能叫改革。按我自己的理解,不该叫Reform,而应叫Return,复辟,回到20世纪80年代关贸总协定时期。


关贸总协定有个特点:没有强有力的争端解决机制,败诉的一方可以阻挠法官的裁决——法官说你输了,然后输的那个人说“你说的不对”,直接否定法官的裁决——可见这个法院多么无力。


现在美国想要回到那个时期,因为大国有大国的优势,可以利用自己的实力迫使他人执行裁决,接受自己的一些要求。特朗普认为美国要维护自己的贸易利益,不需要上诉机构,所以,他想废了,无所谓。


美国认为所谓的多边主义谈判模式,不能充分发挥美国的实力优势,实际也是这样的。美国认为,发展中国家滥用WTO的差别待遇,它现在主张要重新分类,打破以往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最不发达国家的分法;此外还要把发展中国家再分成几大类,不同国家应有不同的要求。


美国认为中国非市场导向政策,是现有WTO体制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要制定新的规则,约束这种特色带给中国的竞争优势。他想约束别人,却不想自己被约束。那他的信誉来自哪里?别人为什么要接受他的约束?这就很麻烦了,基本上是流氓做法。


 



作者:屠新泉 来源:观察者网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