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价趋近打开空间,超配主流放大需求
光伏发电渗透率偏低,平价来临打开需求天花板。光伏累计装机在过去 20 年里实现了 45%的复合 增速,并成为了全球新增装机中占比最高的能源类型。但从存量来看,截止 2018 年全球光伏装机的占比仅为 7%,用电量占比仅为 2%,一次能源结构占比不足 1%,光伏装机仍有巨大需求。根据 IRENA 预测, 2050 年光伏新增装机预计为 372GW;若按照 2050 年光伏满足 25%的用电总需求, 光伏累计装机续超过 10000GW,按 20-25 年寿命折算的年更换需求即可达 400-500GW,叠加新 增装机预计可达上千 GW,30 年复合增速可达 8%。此外,光伏发电已经成为诸多地区成本最低的 新增能源之一,预计随着全面平价上网的快速推进,光伏装机成长空间被进一步打开,实际增速或 将超预期。
超配已成电站主流解决方案,放大组件实际需求。所谓超配,就是提高电站的容配比(光伏组件容 量:逆变器容量)。光伏应用早期,组件成本占比高,系统习惯按照 1:1 的容配比设计;而随着组 件越来越廉价,度电成本导向逐步形成,超配逐步成为大中型电站的主流方案。超配的优势一方面 在于提高系统利用率,降低度电成本;超配后闲时的发电功率更高,提高发电量。另一方面对电网 更佳友好,减少电网调峰调频的工作和成本;因为超配后,当发电超过逆变器限额后会被切除,这 样使得发电功率曲线更佳平滑,输出更佳稳定可控。总的来说,光伏电站超配已成为国内外地面电 站的主流解决方案,且随着组件降价后趋势越来越明显;一般来说, 1.2-1.4 的容配比是合理的, 在日本等地区甚至可达 1.5,这也导致对应的组件需求量和增速高于实际装机情况。
议价较弱难以留存利润
组件环节难以留存上游让利利润。相对于上游电池片环节,两者集中度相近;同时中大型组件厂商 通常自备部分电池片产能,其缺口亦可通过外协代工等方式完成,采购方式较多且灵活,因此采购 价格随行就市。从 2019 年单晶电池片和组件的价格走势来看,当电池片价格下降时,组件价格会 在 1-2 周后同步下降,无法留存上游让利。而当四季度电池片供需边际改善,价格有所反弹时,组 件价格也维持稳定,并未同步反弹。这意味着,组件环节的难以留存上游让利利润,同时一旦降价 也缺乏反弹动力。
下游客户掌握主动权,组件厂商面临长期降价压力。相对于下游以“五大四小”为代表的能源集团 和各大型 EPC 厂商来说,其自身实力较强,可供选择的供应商较多,组件厂商议价能力弱。考虑 到光伏电站的投资属性,组件端需不断降价驱动市场需求,从而消化不断扩张的产能。根据 2019 年竞价和平价中标项目前五大企业来看,国电投、中广核和华能均为大型能源企业,地位较高;而 阳光电源和通威虽然也有较多在手项目,但预计以滚动开发转让为主,因此大型能源企业仍掌握了 议价权,能够将利润留存在自己手中。
新进入者威胁小。组件环节虽然壁垒不高,但单一环节利润较薄,若向上游延伸则需要资本和技术 积累,因此近几年只有隆基为了推广单晶技术,在硅片环节已确立龙头地位的情况下进入组件环节, 而鲜有新进入者将组件作为光伏行业进入的突破口。
替代品的威胁小。组件环节的替代品为其他技术类型的光伏电池,如薄膜电池。但目前晶硅技术仍 然是产业链的绝对霸主,其他技术合计市场份额在 5%以下。从性价比来看,薄膜技术在主流市场 仍无法与晶硅媲美,替代风险小。
高产值低盈利,高周转高杠杆,ROE 和现金流尚可
组件厂商毛利率受一体化产能结构影响,差异来自上游高利润环节布局而非组件。目前独立组件 厂几乎没有盈利空间,各大组件厂均以一体化形式生产。横向来看,隆基组件毛利率较高的主要原 因为低成本单晶硅片的利润留存,其他厂商仍然以电池+组件为主,硅片产能较少,因此毛利率相 对接近。纵向来看,毛利率波动主要受一体化产能结构影响,例如单晶硅片在 2016-2017 年对隆 基,以及 2018 年对晶科和晶澳的毛利率提升,而非组件环节获取,且通常与当年装机需求景气度 并无强相关。
受高销售费用拖累,组件厂商的净利率较低。近年来,组件厂的净利率持续处在 5%以下,盈利能 力较差,除了毛利率本身不高外,费用率较高(10%以上)也是主要原因之一。销售费用占比最高, 首先组件通常需要额外 1%的质保金计提;同时客户市场较为分散,运杂费和仓储费也比上游环节 更高(2018 年合计约 0.07 元/W);此外,产品渠道属性决定了其职工薪酬也较高。其次由于运营 周转资金的要求,在有息负债方面组件厂商也会更多,影响财务费用。
高周转,高杠杆,相比其他环节 ROE 差距小于净利率差距。从 2018 年 ROE 来看,虽然组件厂 商相比产业链其他环节龙头净利率落后较多,但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均较高,导致 ROE 的差距 小于净利率。资产周转率较高主要是组件环节产值高,同时固定资产投资较轻;权益乘数较高则是 因为组件盈利能力较弱,且客户和市场较为分散,对周转资金要求更高,导致杠杆率较高。
大型组件厂商现金流尚可。根据各大厂商收现比(营业收入/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来 看,处于 0.7-1 区间,整体回款尚可。从资产结构来看,组件厂商的应收账款及票据并未随着资产 规模和收入的扩大而扩大;此外,大型厂商均有一部分向上一体化产能,折旧摊销额较高。
成本解析:非硅占比持续提高,组件提效重要性凸显
组件成本分为硅成本和非硅成本两部分,其中硅成本主要指的是电池片的采购或者生产成本,其他 均归为非硅成本,主要为封装成本。随着主产业链的价格在过去十余年的快速下降,电池成本的占 比已经从 2010 年的 91%下降至 2019 年的 50%以下;到了 2020 年初,历经 2019Q3 大量 PERC 产能释放的电池片价格大跌后,电池片价格趋于稳定,而组件价格近来有所下滑,导致电池片成本 占比阶段性再次高于 50%;从成本结构来看,非硅占比最高的边框、玻璃、EVA 等均有一定大宗 商品价格属性,其边际成本主要取决于上游原料价格;而电池片处于景气底部,上游仅有单晶硅片 仍有一定利润; 因此,在单一的降本空间持续缩小的背景下,组件环节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效率, 从而摊薄每瓦成本也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回顾电池片和组件历史价格,虽然阶段性存在电池片由于技术更迭导致的供需反转(如 PERC 取 代常规 BSF),从而提高了电池片的成本占比,但长期仍然是电池片成本占比的不断下降,非硅成本占比的不断上升的趋势。一般来说,阶段性的电池片价格比重的低点可以认为是电池片供需环 境最宽松的时候,也是电池厂商实现最大让利阶段;可以看出,低点的位置持续下探,这意味着不 考虑供需周期波动的情况下,电池片的成本占比的确是持续下降的;而我们认为光伏行业历经十余 年的发展,各个环节的研发生产均取得长足进步,不存在产能瓶颈,过剩将成为光伏行业的“新常 态”,因此长期来看电池片成本占比下降的趋势预计仍将维持。
传统组件的生产流程较为简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步骤:1)单焊和串焊的连接环节,即先将电池 片通过汇流条通过串并联将正负极连接,并引出引线,得到电池串;2)叠层和层压的封装环节, 叠层是将组件串、玻璃和切割好的 EVA、背板,按照一定的层次铺好,层压则是通过抽真空将组 件内的空气抽出,然后加热使 EVA 融化将上下表面粘结在一起,最后冷却取出。层压是组件生产 最为关键的一步,对 EVA 的质量和稳定性也有所要求。3)修边、装框和接线盒粘结的收尾环节, 修片是将 EVA 融化后由于压力向外延伸固化形成的毛边切除,装框则是将安装铝边框提高组件强 度,最后将引线和接线盒相连,利于其他设备的连接;4)组件测试,对组件的功率进行标定,并 测试其稳定性和可靠性。从整个生产流程来看,传统组件生产工艺成熟,并不存在高难度的工艺和 设备要求,技术壁垒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