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电价政策: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渴望

2011-11-12 23:07:08 太阳能发电网
在经历了2010年繁荣之后,光伏行业在2011年出现了成长减速的情况。随着过去一年供给的大幅度增加,中国国内光伏业者的压力陡增。 但是,自2011年5月开始,国内利好光伏的政策不断。先是青海省对将建成的电站给出了1.15元/度的电价,随后不久的7月24日,
生能源专项资金",当然也没有明确表示不可以占用。问题是,"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已然存在亏损,可如果新建项目的电价补贴通过占用"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的方式弥补,那今年的"金太阳"项目补贴怎么办。当然,也许发改委已经和财政部协调,在2011年给光伏更多的专项资金,解决这个问题。

  并网问题不明确

  并网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风电在2010年底已经实现装机44.7GW,但能够实现并网的仅有31.1GW,而且这31.1GW也是出于可控状态,即需要时电网公司可以要求部分风机停运,以保证电网的稳定运行。

  当前格尔木的"光伏热",使电网公司不得不临时决定在格尔木地区架设330千伏的电网以匹配光伏电厂的建设,预计工程赶在9月30日左右突击完工。

  "723"动车事故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工程在赶进度的情况下都能保质保量完成的,工程建设进度有一定的内在规律可循,电网建设同样是这样。格尔木将只会是全国的一个缩影,甫全国范围内适用的光伏固定上网电价推行,全国在短短5个月之内会出现多少个"格尔木"?电网公司又将能"赶工"出多少个保质保量的电网确保电力传输?如果项目并不了网,固定上网电价政策又有什么意义呢?

  电价政策能否赚钱?

  如果现在装机明年享受1元电价,就只能在盈亏平衡之间,不能赚钱。”光伏业内人士认为,政策一般都是规定行业之后的发展,而这次却是解决遗留问题。

  “一切的补贴都是建立在并网基础上,如果上不了网,就都是白搭。”光伏电站投资商称。知情人士透露,近两年光伏项目多数由当地电网接纳,并入全国电网的电站屈指可数。
  这次明确了上网电价,却并没有相配套的光伏上网政策。目前,光伏电站并网是阻碍国内光伏市场发展的最大问题。光伏发电的波动性使其在接入电网时,可能会产生谐波、逆流、网压过高等问题,对现有电网造成一定冲击,因此受到电网公司的消极处置。

  目前该政策仍处于初期阶段,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明确。但不管怎么说,中国有了自己的上网电价机制,并且在2015年目标10GW,在2020年目标40-50GW,这将对产业有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如果中国的太阳能产业步了风能产业的后尘,前景将不容乐观。

  2006年出台《可再生能源法》时即讨论过标杆电价问题,“当时想出一揽子标杆电价,包括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并形成了讨论稿,但终因争议过大被搁置。目前,光伏电站装机容量已达到一定数值,制定固定电价的条件比较成熟。

  不过,不论如何,这两年光伏的发展历经坎坷,这回总算见到曙光。先不要苛求政策,慢慢等着它完善吧,能出台政策对光伏产业人士来说都是一大好事。

  光伏“命脉”掌握在上网电价手中

  市场对于中国光伏需求远期前景相当看好,但是对于三五年内仍然无法实现平价上网的光伏产业来说,无论当前政府相关部门出台怎样的扶持政策,都无法与“上网电价”政策对于国内光伏装机量增加带来的影响相提并论,上网电价才是决定“十二五”国内光伏增长前途的关键性政策。

  当前全球光伏市场的主要需求来自德国和意大利,在2010年全球17吉瓦的装机量中,上述两国占据70%。今年上半年德国和意大利对于光伏产业的补贴政策稍有变动就引起了全球光伏产品价格的“上蹿下跳”,直接造成今年第二季度全球光伏市场需求萎缩,全线产品大幅跌价,其中多晶硅跌价超过20%,硅片跌价超过30%,电池片跌价在30%左右,见图。

  中国光伏产业一直呈现“两头在外”的局面,产品供给量超过全球50%,但需求量仅占全球5%不到。国内光伏市场“雷声大雨点小”,归根究底,其原因仍然是低价恶性竞争、补贴不够造成投资收益不足,投资主体没有积极性。

  按照现在光伏产品价格下跌后的15-18元/瓦的总投资成本来计算,国内政策补贴额度基本在7-8元/瓦,国内光伏项目的资本回收期大约为10-15年左右。从投入产出比来看,投资具有一定的经济性,但在短期内中国市场很难有超常规发展。实际上,比光伏装机量更为重要的是在装机量增加的同时,企业是否有利可图,而不仅仅是总量上数字的增加。

  以目前全球市场来看,光伏产业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靠政府制定上网电价补贴。从长远来看,“平价上网”是一个可期的未来,但在“十二五”末能够实现“平价上网”的概率很小。“十二五”期间,中国光伏产业仍然需要政府的财政补贴,标杆电价实际上是阶段性相对合理的举措,我国可以效仿德国、意大利的方式,随着成本下降逐渐减少补贴,直到迎来“平价上网”的时代。

  “十二五”是掌握标杆电价政策的“命门”

  对于全国统一的1元标杆电价,国家有关部门可否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建设方式(地面和屋顶),实施与风电类似的分类电价。

  从国内光伏发电项目实施情况看,以1兆瓦电站为例,西北地区晶硅电站年发电量140万度左右,薄膜电站可达150万度,以后逐年有一定衰减。而东部、中部地区,有效光照低于西部地区,薄膜电站年发电量在100万度左右,晶硅电站应在90-92万度左右,比西北地区少了1/3的发电量。按1元/度上网电价计算,年发电收入少了50万元,如以25年使用寿命计算,即要少收入1250万元。但在西北地区大规模建设光伏电站又面临一个电力输送能力和电网建设速度的瓶颈。因此,我们认为,“十二五”期间,我国光伏发电要采取西北地区建设地面电站和东、中部地区建设地面和屋顶项目并举的策略。
  “十二五”过渡期间,在国家光伏补贴政策暂没有分区、分类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能否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给予不同的补贴政策。如江苏省2011年地面光伏电站上网补贴政策为1.40元/度,明年能否定为1.20元,其中0.20元由地方政府补贴。这对在东部地区大规模启动光伏项目、缓解一些地区用电紧张状况将大有裨益。

  配套政策很关键

  在实施上网电价过程中,政策配套非常重要。其中,解决投入资金和利息是核心问题。建设光伏项目投入大,银行利息所占比例也很大。

  以在沿海地区建设1兆瓦薄膜电池光伏电站为例,若投入1100万元,其中20%为资本金、另需向银行贷款880万,而这880万贷款利息,是能否实现1元上网电价的关键。沿海地区每兆瓦光伏电站年发电量100万度,发电收入为100万元,贷款按6.5%年息计算,即要支出57.2万。如利率上浮到8%,则每年需支付利息70.4万元,再加上土地占用费、电站维护费、线路维护费等约10万元,支出则达到67-80万元,而收入只有20-30万元,据此测算,回收期将在25年以上。

  另外,国家对光伏发电的银行利息要有专门政策,希望对光伏贷款能实行与建设火力发电厂、高速公路、铁路等基本建设项目同等的优惠贷款利息;另一方面,建设光伏发电工程投入较大,希望政策明确具体由哪些国有银行支持。

  根据欧洲太阳能贷款模式,项目公司在取得建设批文后,银行给予30%的启动贷款,在建成上网发电后再给予50%(合计80%)的专项贷款,业主以上网电费还本付息。

  同时各地电网公司,尤其是基层电力公司,对建设光伏项目的认识,要统一到发展新能源、缓解用电紧张这一大局上来,不仅要在上网审批手续上更加简便、快捷,在电网接入线路等费用上也要综合考虑,以减少光伏项目的总投资。

  另外,希望地方政府对建设地面电站的滩涂、丘陵、荒地、闲置用地等项目使用土地的租金能给予最大优惠,对建设自发自用的屋顶项目,发挥有效的宏观调控作用;各类设计、评估、监理、检测等中介部门更要给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减少收费。

  企业理性前行

  仔细算一笔帐,在西北地区建设非晶硅薄膜组件光伏电站,每瓦投入可控制在13元,使用晶硅组件约需15-15.5元。原因是西北地区电网接入费用、运输费用、施工费用等高于沿海地区。按每兆瓦薄膜电站25年可发电3450万度计算,回收期在12年左右;而在沿海地区建设同样规模的地面电站,非晶薄膜电站建设成本约需11-12元/瓦,按照25年可发电2400万度计算,回收期18年左右,如地方政府有0.20元/度补贴,则回收期可缩短至14年。

  由于光伏组件种类不同,企业成本控制不同,因而销售价也不同。

  在系统集成方面更是各显其能,成本相差很大。以今年企业平均成本价格来估算,非晶薄膜电池生产成本今年可控制在5.50元,销售价可在6.30元以内,明年计划将组件成本降至4.80元以下,2013年要降至3.80元(含税)。

  系统建设上,不少企业在国内有单独建设和与电力公司合作建设光伏电站项目的实践经验,在国外也参与了多个电站建设项目,另外使用水泥立柱制作的支架,不仅牢固、耐侵蚀,而且最关键的是成本低,每瓦支架成本可在1.50元以内,与晶硅组件支架成本相近,这弥补了薄膜组件转换率较低导致支架成本增加的缺陷。组件和支架成本的有效控制,为系统成本降到1000万元/兆瓦创造了条件。2013年薄膜组件销售价将控制在4.50元以内,整个地面电站系统可降至9元/瓦以下,回收期也可从目前的12年降到8年。

  不过,现在仍有很多公司对非晶薄膜电池的性能有怀疑。其实,非晶薄膜电池已有50年历史,安装近30年的发电经验。电池效果好不好,关键在于企业生产组件的品质好不好。打个比方说,一家企业在欧洲和东南亚已成功建设了20多个兆瓦级项目,同时,组件前五年由公司提供质保,后20年由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给予质量承保,组件如有问题由保险公司赔偿。

  因此,应对1元电价的挑战,更需要企业自身努力,在降低成本上狠下功夫。风电装备发展之路很值得光伏企业借鉴。10年前,1兆瓦进口风机需3000多万,而现在国产的只有500万,降低了80%。风电投入逐年降低的例子,生动说明光伏发电成本仍有降本空间。另外,如何降低光伏发电成本,专家也表示,要加大薄膜电池技术水平研发和产业化技术集成与创新,以及相关产业链的基础建设。

  “朝阳行业”光伏产业的低谷期

  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由于对国外市场的严重依赖以及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中国光伏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从价格飙升、游资疯涌、项目“遍地开花”,到订单锐减、资金链断裂、企业大量倒闭,短短半年的时间,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就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心惊肉跳。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光伏产业这一孕育梦想、财富与希望的“朝阳行业”被残酷地甩入深渊。光伏产业的暴利时代无情地拂袖而去,折戟沉沙后留下的是痛苦的反思和冷静的审视。

  曾几何时,中国光伏产业过度依赖国外市场,犹如远离土地随波逐流的帆船,而其风险已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暴露无遗。为此,2009年以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大了对光伏产业的扶植力度,国


作者:聂丽君 来源:慧聪 责任编辑:admin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