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下的充电桩建设正搅动汽车产业的一池春水,它让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和燃油车的淘汰趋势更为凸显。然而,在这个高速创新时代,这一过程也充满了不确定性:未来的充电桩是什么样的?市场何时能够成熟?为下一个汽车时代“充电”的时间将有多长……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优化能源结构和建设智慧城市的大背景、大主题下,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的提速,一定会助推新能源汽车淘汰燃油车的进程,并延伸出更多的新业态和新模式。
作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汽车产业因充电桩建设的发力而面临格局的重构,必然引发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深度思考。尽管汽车产业在这个探索期面对的探索难度和速度将是空前的,但这种探索是中国乃至世界汽车业必定要经过的路径,这种大面积大规模的探索也会引领产业出现超常创新的局面。
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换电模式更加高效快捷
作为国内最早推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化运营的汽车集团,北汽集团开始之初就非常重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并推动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加快发展新技术、新模式。
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表示,与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模式相比,换电模式更加高效快捷。新能源汽车进入换电站,只需要两三分钟就可以完成电池更换,比加油的时间还短。另外,购置成本居高不下是新能源车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巨大障碍,而购置成本中很大一部分就来源于车载动力电池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动力电池具有生命周期,一旦生命周期接近尾声,二手新能源车的残值就变得非常低。换电模式则将电动汽车和电池分离,消费者未来只需购买新能源汽车,电池可以采用租赁形式,这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并解决了新能源车残值低的问题。
与此同时,通过电池的统一管理、集中慢充,还能有效保证充电安全与电池寿命。不仅如此,后期电池还可以作为储能电池进行梯次利用,使整个产业链的运营形成闭环管理,从而大规模有效降低整个新能源车的使用成本。
徐和谊说,换电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国家的整个能源结构。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壮大,能源补给方面的瓶颈会侵蚀整个行业的发展,而换电车型能通过集中式充电形成分布式储能,统一吸纳风能、太阳能、水力等,从而推进整个能源结构变革。
充电不方便一直是制约私人用户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很多消费者没有固定车位,以及各个小区电能扩容等各方面的原因,私人充电桩安装比较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北汽从2009年起就开始对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进行了研发和实践,将换电作为一种便捷的用电补给方式,解决用户的痛点问题。
据了解,经过技术的不断迭代,北汽新能源换电站的占地面积已从最初的数百平方米减至70平方米,换电时间也从3分钟降至1分半钟,而目前的换电价格是每度电1元至2元,下一步,换电价格可以降到每度电1元以下。这样一来,将大大有利于个人消费者市场的开拓。如果加上换电技术的升级、电池梯次利用的价值挖掘、锂电池成本不断下降等因素,换电模式的规模经济效应将更加突出。
据北汽方面预计,2020年底,北汽新能源在北京的换电站可满足市区2.53公里的服务半径,郊区5.6公里的服务半径,便捷性近似于加油站。目前,换电模式的优势已开始显现,比如在经济性方面,北京出租车采用换电模式后,日均订单数量增长了25%,运营里程提升了38%,司机收入增加了30%。而在换电站运营方面,单个换电站的投入大概为300万元左右,大概两年半就能收回成本。这使得换电模式已具备向广大个人用户推广的条件。
为解决标准化问题,实现更大规模发展,北汽新能源公司与宁德时代、SK、奔驰能源、奥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产业链伙伴合作,推动整个换电行业的标准化进程。
据了解,在换电模式相关的术语、规划设计、建设施工验收、快换电池箱、电池系统接口、换电站、换电车辆安全性及评价方法等方面,北汽新能源已联合产业链伙伴制定发布国家标准26项,行业标准18项。未来,还将共同致力于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价值重构与创造,覆盖整车制造、能源管理、智慧出行等领域。
徐和谊认为,换电模式当下在公交车、出租车、物流车等领域的运行是成功的,是一个可以持续运营的好模式。到目前为止,北汽新能源公司已在19个城市建成并启用了187座换电站,投入运营的换电车辆达1.8万台,已累计完成换电480万次,换电车辆行驶总里程达到6.9亿公里,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均属领先水平。
徐和谊表示,在优化能源结构、建设智慧城市的大背景、大主题下,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会加快,而换电模式也将获得更强的助力、更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技术的进步,车电分离带来的全新商业模式,也会在国内得到推广,并延伸出更多的新业态和新模式。
江淮汽车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项兴初:充电桩建设是构建数字化社会的风向标
为何充电桩能成为新基建重点之一?其背后的战略意图是什么?中国为什么花这么大力气来推动充电桩建设?对此,江淮汽车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项兴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认为,新基建下的充电桩建设将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高质量发展,是保护能源安全的长远战略举措,更是构建数字化社会的风向标。
项兴初认为,新基建不仅是后疫情时代稳增长的重要力量,更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这些领域是兼顾短期刺激有效需求和长期增加有效供给的最佳结合点,是迈向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的大国重器。
“充电桩建设纳入新基建是必然的。”项兴初说,作为新型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充电桩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的基本保障。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持续向好,选择电动汽车出行的消费者也越来越多,但充电这一环节的问题越发凸显。
目前,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其规模和增速均位居世界首位,但对于未来千万级甚至亿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而言还远远不够,因此充电桩建设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新基建下的充电桩建设也是保护能源安全的长远战略举措。”项兴初认为,每一个充电的节点其实都是一个能源交易的入口,未来充电桩行业必然越来越强调数据的价值。数据的价值关乎将来国家对能源整体的调度。此外,未来每辆电动汽车也是一个移动的储能装置,可以用来放电售电给电网,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以充电桩为主体的充电网络将是充电物联网的概念,数据在其中的价值不可估量。目前,充电桩还处在能量单向流动的初级发展阶段,未来要推动充电桩数字化发展,进一步实现能量的双向互动。由于充电桩更易于统一标准并快速推广,最有条件成为未来能源互联网变革中的第一个突破口。
近五年来,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已经形成了规模化快速发展态势,相关行业政策、标准体系也已基本建立,但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尚未明确独立划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在实际过程中又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电力供应,特别是在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用地、税收等方面缺乏与之对应的配套政策依据。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新基建的发展,将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充电基础设施的产业地位,有利于我国新能源汽车能源供给保障。
项兴初认为,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领域之一,充电桩不仅是单一功能的新能源汽车补充能量基础设施,还应是我国基础设施数字化、信息化发展风向标。充电桩最大的价值在于一头连接汽车强国战略,一头连接能源安全新战略。充电桩建设不仅仅是要补齐发展中的短板,更为重要的是,充电桩还是信息桩、数据桩、网联桩,能够推进出行领域乃至整个社会实现数字化转型。在实际的运行中,这一发展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众多充电桩运营企业都将数据化、网联化、智能化作为发展的着力点,都在积极搭建数据中心,推动车联网、桩联网加速融合,助力能源利用更加智能。
“充电桩的真正价值、真实潜力不仅表现在充电桩本身能够直接带动多少投资、形成多大规模市场上,更表现在充电桩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拉动作用、对能源安全的支撑保障作用,以及作为智慧终端对智慧城市建设的促进作用。”项兴初说。
在项兴初看来,以电动化为主导的新能源汽车未来出行是可以预见的,伴随这种出行方式改变的是能源结构的颠覆性变化,它不只是加油变成充电这么简单,而是未来电动化智能出行和智能化的能源消费模式的变革。因此,充电桩不仅是充电设施,还是让信息、数据实现互联互通的平台和载体。通过充电桩形成网联化的信息网络,可以实现消费者从人找桩,到导航查询桩,再到数据算法推荐桩的进化,甚至可以实现无人驾驶的智能能源补给,从而大大推进智能化出行的发展。
“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在成为酝酿和重塑汽车产业大趋势的一股重要力量。”项兴初说,在汽车市场回暖和一系列消费支持措施作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出向好迹象。因此,作为新能源车企,应在充电桩领域进行前瞻布局。
据项兴初介绍,早在2019年7月,江淮汽车携手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国一汽、星星充电,在江苏常州联合成立了开迈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不仅提供高质量的电动汽车,还将打通充电产业链的传统上下游资源,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着力构建一个全新的智能充电基础设施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