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解释一下最近前几个光伏板块疯涨的逻辑:○市场对光伏平价预期越来越高○年底光伏装机的抢装需求,延迟一个月要扣减一分补贴○海外欧洲以及美国下半年光伏装机需求较大过去几个月光伏设备指数, 数据来源:同花顺但是自从10月13日光伏设备指数达到最高点以后,近一个月没有非常好的表现,究其原因:○利好消息的充分释放 ○硅片、组件扩产规模较大,21年
简要解释一下最近前几个光伏板块疯涨的逻辑:
○市场对光伏平价预期越来越高
○年底光伏装机的抢装需求,延迟一个月要扣减一分补贴
○海外欧洲以及美国下半年光伏装机需求较大
过去几个月光伏设备指数, 数据来源:同花顺
但是自从10月13日光伏设备指数达到最高点以后,近一个月没有非常好的表现,究其原因:
○利好消息的充分释放 ○硅片、组件扩产规模较大,21年存在产能过剩的担忧,硅料价格最近也开始缓慢回调至85元 ○从明年开始, HJT这种新技术可能会对行业格局产生较大影响,现在还处于数据验证阶段
作为投资者的我们,应该永远坚信一点,没有任何落后的技术能阻碍时代前进的步伐,一旦时机成熟,一旦生态苗头出现,资源的再分配必然会发生。
在光伏行业,所有的设备厂商都在追寻着如何提高电池片的转化效率,当下,PERC转化效率是22.7%,TOPCON为23.8%,HJT为24 %,千万不要小看仅1.3%的转化效率之差,这一点差异对光伏设备生命周期发电量的增益是显著的。
下面我们就让我们剖析一下HJT技术的优缺点和对应的投资机会。
01 PERC与HJT是什么
PERC 电池
为目前主流电池技术,成本最低,对应组件功率也相对最低,并且存在LID/PID/LETID 等衰减,后期发电能力弱。
目前上市公司量产并主推的主要是都是PERC电池,上游对应着隆基、中环的单晶硅片,下游是晶科、晶澳这类组件产商,市场已经构建了一个完整成熟的产业链,目前降本增效的空间不大,但有进一步工艺升级的需求。
HJT异质结
HJT(Hereto-junctionwith Intrinsic Thin layer)技术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代主流技术。HJT异质结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而且无需高温炉管制备,可降低生产耗能并缩短制备时间。其具备正反面受光照后都能发电、低温制造工艺保护载流子寿命、高开路电压、温度特性好等优势,目前发展阻力是成本较高。
SOLARZOOM新能源智库认为:HJT技术不仅在当前已经全面在(修正)成本上战胜了PERC,而且在未来2年内其(修正)成本优势将持续拉大。在可以预见的未来5年内,HJT技术有望完成对PERC产能的100%替代。
我们肯定有一个疑问,修正成本是什么,这里先粗略解释一下,我们将在下面进行详细展开,基于HJT技术较高的转化率和设备的优势,发电设备在全生命周期可以发更多的电量,对应的下游客户愿意为此支付更高的溢价。
02 PERC电池与HJT电池的生产成本比较
在2020年8月的时点上,HJT电池相比PERC电池的生产成本高出约0.18元/W,其中:浆料成本高约0.13元/W,增量的靶材成本约0.05元/W,折旧成本高约0.03元/W,硅片成本高约0.01元/W,其他成本低约0.03元/W。
如果HJT电池生产成本想赶超PERC电池,只有通过浆料、设备、硅片薄片化的大幅将本。
03 关于HJT电池的降本路径
1.HJT电池浆料降本
电池浆料成本下降的两种方式,第一,HJT在电池片和组件环节采用无主栅技术,相比于MBB技术,这种技术可以使得浆料耗量下降50%,而且无主栅技术只能在HJT技术表现出经济性,在PERC电池中并不显著;第二,HJT电池使用的低温银浆比PERC电池使用的高温银浆的溢价效应逐渐消失,关于低温浆料相比高温浆料的价格溢价,目前含税价差约为2000元/kg左右,从产品角度分析,低温银浆和高温银浆的生产复杂程度无差异,而且相比于高温银浆,低温银浆产品配方差异化也不显著。导致低温银浆溢价的原因是产品的成熟度,HJT电池目前仅有1GW,远没有达到规模效应,但是随着未来HJT扩产→设备原料厂商降价→超额利润→10GW级别更大规模扩产这一循环走通,低温银浆的价格必然大幅下降。
更值得HJT产业期待的是,当前浆料企业正快速推动以“银包铜技术”为代表的更低耗银量的HJT电池电极金属化方案。据SOLARZOOM新能源智库了解,该项技术若与无主栅技术相结合,其单位耗银量将从无主栅技术下的90mg/片进一步降低至60mg/片。
2.关于HJT设备降本
目前产业界公认的HJT电池的设备投资成本约4.5亿元/GW,在HJT电池生产四个步骤中,第二个环节的PECVD的成本最高,成本占比达到50%。目前,可以实现250MW以上规模化高转换效率稳定量产的PECVD设备生产商包括:梅耶博格(已不对外提供)、应用材料、迈为股份,而钧石、理想万里晖、捷佳伟创、金辰等企业也均在该产品上有很深的产品布局。
3. 硅片薄片化降本
对于当下的HJT产业界而言,将在未来几年探索120-130μm的薄片化进程。(1)减少硅料的耗量,(2)在光伏需求不变的前提下,大规模推广HJT的过程由于减少每W的耗硅量,由此将导致硅料、拉棒环节的产能显著过剩,从而这也必然导致硅料、硅片环节企业利润的充分释放。
作者:南无小僧 来源:格隆汇研究
责任编辑: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