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30年:我们如何通过三次能源革命,将美国拉下霸主地位?

2021-04-29 13:29:28 太阳能发电网
2020年12月底,浙江、湖南等多地突然公布的限电通知,唤醒了中国人尘封已久的“限电”记忆。说起“限电”,现在40岁以上的人应该还能清楚地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拉闸停电”对于广大城市家庭来说,算是家常便饭。那是中国能源形势最严峻的时期,一边是改革开放后,突飞猛进的工业、民生用电需求,另一边却是老旧落后的能
发电设备:团结造机

有了煤炭等燃料,还需要发电厂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送入电网和千家万户。

然而发电设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技术进步需要一点点积累。整个20世纪,在这一技术领域里领先的国家,例如美、日、法、德,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驱者,

当时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发电领域,实现后来居上。

由于我国工业起步的晚,直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发电装备技术,依然落后西方三四十年,成为能源供应的最大障碍。

1975年,中国“大干快上”、自主研发的30万KW发电机组,安装在河南姚孟电厂——彼时,距离世界第一台30万KW机组被研发出来,已经过去了20年。

然而,忽视客观规律、强行研发出来的设备,可靠性极低。动不动就漏煤漏水、锅炉爆管、叶片断裂,完全无法发挥设计能力。

等到了改革开放时,中国最多使用的,还是10万KW以下的机组,而当时的德国、法国已经能制造90万KW、乃至130万KW的设备,技术领先中国4到5代。

为了尽快满足用电需求,摆脱“小马拉大车”的尴尬局面,国内发电厂开始逐批引进西方先进的发电设备。

例如1978年、1985年,内蒙古元宝山电厂就先后从法国、瑞士进口30万KW、60万KW机组,用于向工业重镇东北供电,开国内之先河。

然而,尽管花费了大量外汇进口外国机组,中国仍然不能掌握背后的制造技术。长此以往,宝贵的外汇消耗殆尽,不可持续。

对此,国家决定要将发电设备完全国产化,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情。

1978年底,当时的第一机械工业部同时组织了两批考察团。一批由周子健部长带队,考察德国、法国等6个欧洲国家,包括11个发电设备厂和5个高压开关厂;另一批由副部长周建南带队,考察日本三菱、东芝、日立等公司。


1978年 一机部欧洲考察团 参观德国大众

考察结束后,一机部联合水电部,向国家计委提出,同时引进30万KW、60万KW两代火电机组技术的方案,大胆实现“弯道超车”。

经过反复论证、货比三家,1980年,两部门最终选择引进美国西屋公司和美国燃烧工程公司的制造技术,电厂设计引入美国伊巴斯库工程公司技术。1985年,又引进了日本日立公司的相关技术。

至于为什么外国公司这么放心大胆地将技术传授给中方?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技术虽然先进,但还算不上顶尖。另一方面,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实现如此大步子的“跨越发展”。

历史上,马来西亚、土耳其等国家,曾向西方取过经,但充其量学了个皮毛,到头来关键零部件仍然要从西方进口。

但是中国人不信这个邪。

“七五”、“八五”期间,经过研究所、电力设计院、规划院、电厂的通力合作,和哈尔滨、上海、东方三大动力制造厂的国产化改造,两代引进型发电机组,分别于1985年、1987年,在山东石横电厂和安徽平圩电厂落地,首批国产化率平均在50%左右。

各部门密切配合、众志成城,当时被业内称为“团结造机”。

此后,国家又拨款1亿多美元、配套投入30亿人民币,进行产业链改造,提高国产化率。等到生产第十套机组时,国产化率已经提升至90%以上。

到了90年代,我国已经具备了年产发电设备1000万KW-1500万KW的能力,进口设备数量开始减少。

也是在那个时候,高效、可靠的国产发电设备进驻全国各大电厂,“用电荒”的现象逐渐消失。

1995年冬天,北京居民彻底告别了“拉闸限电”的生活。这一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亿千瓦。

此后,中国发电装机容量狂飙突进,从2亿到3亿,用时5年,从3亿到4亿,用时3年,从4亿到5亿用时2年……

2006年之后,中国发电装机容量,平均每年增长1亿千瓦。

同一时间,我国又研发出国产100万KW发电机组,技术跻身世界第一梯队。三大电气公司制造的发电设备,甚至能远销东欧、拉美、东南亚,抢他们“西方老师”的市场份额。


山东华电邹县电厂 国内首批落地百万千

2010年,中国打破美国保持110年、“世界第一发电大国”的记录。

截止2017年末,中国电网里运行的30万KW、60万KW、100万KW机组分别有1100台、650台、120台。

这近2000台大型发电机,就是今天中国工业的心脏。




作者: 来源:柏年说政经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