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池攻擂战:HIT成功的标志是什么?2021-07-27 09:20:32 蓝色双子光伏电池领域正在上演一场拳击赛,老牌拳王PERC年龄大了,体力逐渐不支,可能还能在拳台打个三五年,但新秀的崛起已经是必然趋势,无法逆转了。所以有好事者,就组织了一场名将告别赛,让PERC这位老将守擂,让后期之秀们上场攻擂,场下的选手有TOPCO
05 这还不能成为选择HIT的理由么?
又有人要说了,TOPCON工序多制作复杂良率低,HIT工序短制作简单良率高,这还不能成为选择HIT的理由么?
TOPCON在PERC上加了两道工序,根据路线选择不同加的工序不一样,TOPCON 11道工序,hit4道工序,确实TOPCON工序多。
一个环节良率差一点,会影响整体,目前PERC的良率大致为98%-99%,TOPCON 94%左右(隆基大约96%)HIT良率97%,但这个结论是不考虑具体公司情况的静态分析。
好的公司好在方方面面,TOPCON本质上就是在PERC上加了两道工序。对于好公司来说,能做好PERC,经过一定时间的产线磨合和技术工艺改进,大概率可以做好TOPCON。
好公司能把各个环节的良率都做到很高,最终的结果就是整体有一个高良率,各方面做不好的公司哪怕就是4个步骤,他良率做不上去,成本做不下来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通用的概念还是要放到具体公司的层面去分析,让华为去做一个事情和让后排不知名的小公司去做同样的事情,结局必然是完全不同的。
06 迈为大涨,难道不是因为HIT?
那不对啊,你说这么多,就想说明HIT没有胜出,但最近迈为涨的特别好,肯定是因为HIT啊?
迈为现在这个规模,再赶上光伏产业链都在快速扩张的节点中,出业绩本身并不困难。
本身盘子就不大,订单也比较足,迈为自己是丝网印刷的龙头,这一块PERC、TOPCON、HIT都要用,他出货最多的就是丝网印刷的成套机,而且炒作HIT符合全市场利益,题材合适,大家有炒作意愿,所以正常增长都会变成火爆高增的预期。
虽然迈为押注HIT路线,但是目前实际上给他提供业绩的还是丝网印刷设备。迈为涨本身一点都不奇怪,在设备领域迈为是优秀的公司之一。当前节点就算市值直接冲到800亿也并不奇怪,但不能把迈为涨等同于或者说归根于HIT要成为主流路线。
原因是从迈为股价上涨的结果去反推是成立的,迈为涨了,说明市场看好HIT,但迈为涨了还有可能是市场就是在炒作HIT,还有可能是因为正好借助HIT有游资在炒作迈为,还有可能是市场觉的光伏要大扩产能所以要买设备,市场觉得迈为管理团队比捷佳伟创好。
看好HIT只是迈为涨起来其中一个可能性的原因,但这个只能从涨了以后的后视镜去看,从正面推,结合本文第一部分的结论,是推不出来HIT要胜出的结论,推不出这个结论,就得不出迈为要起飞的结论。
简化点说,某个公司涨了,可能是因为原因ABCD,但现在就说这个公司是因为原因A涨的,忽略BCD,那在这个公司涨起来的时候,怎么说的都是对,你可以说因为A,其实也能说是因为B,也可以是因为C。
但单纯来看原因A,目前阶段并不成立,所以没有办法得出结论因为A所以公司涨。同理,迈为赚钱可能是因为A/B/C三种路线,但不能说迈为赚钱一定是因为A。
类似于充分必要条件的问题,市场可以享受迈为涨了,但如果你是一个看重逻辑的人,那迈为涨就说明HIT路线要胜出了,这个逻辑链条本身并不对。
典型的结果正确,逻辑不正确,一次两次可以,真正的市场参与者,能保证每次都用错误的逻辑推导出正确的结果么?对9次可以,可能错一次就损失惨重离开市场了。
在技术路线还没分出胜负的时候,去赌某一个技术路线必然成功,这个行为本身,和赌场里摇骰盅,听骰子的声音押大小有什么分别?
押中了自然皆大欢喜,那如果后面TOPCON明显强势,投资者因为押宝带来的损失也没人赔的,不要老想这鱼头到鱼身子都吃到,技术路线真正确定后,放过鱼头,只吃鱼身子也够赚了。
07 行业里都看好HIT?
你说这么多,不就都是你自己想的么,行业里的公司不是这么想的,行业里都看好HIT,那我们就来看看行业龙头的选择。
隆基自然不用说了,新路线其中之一明确是TOPCON了,并且近期各种官方场合集中站TOPCON,之前隆基HIT破转换效率世界记录的时候,市场上都在说,隆基表面不爱HIT,但实际上身体很诚实,口嫌体正直,最后还不是悄悄的搞HIT,说明HIT路线要成功了。
有人详细分析了隆基在电池领域的专利布局,可以看出来隆基长期在多条技术路线上进行布局,早就持续投入了相应的研发力量和经费,并不是最近才开始研究HIT。
实际上对于现有龙头来说,本身研发投入就极高,为了防止自己颠覆前面龙头的剧情再次上演,最好的方法就是观察行业老二老三老四老五的研究布局方向,并且自己每个方向都去投入进行研发。
从不同路线中优中选优,然后在某个路线要成功的时候一把打方向盘切换过去。隆基覆盖多路线是常规操作,这个不能证明隆基认为HIT要成功了。
当然我不知道隆基什么时候做HIT,隆基没公布的一条路线也可能是HIT,也可能是IBC,从用途上来看,我觉得IBC可能性比较大,但现阶段就出来IBC的量产线,这个事情过于魔幻了,我还理解不了。所以隆基什么时候真正拥抱HIT,我也不知道。
再来看晶科,晶科CTO分析过TOPCON和HIT优劣势,在晶科眼中TOPCON对比HIT简直就是六边形战士,短时间内根本不具备HIT成功的条件。
最后看一下通威,通威的态度是最有趣的,通威之前给自己的定位是HIT扛大旗者,基本很少说到自己布局TOPCON,一直都说自己是HIT最先进的公司。
但6月通威的交流里,通威开始着重说明自己同时布局了TOPCON和HIT,然后悄悄的,基本没怎么没宣传的情况下和微导装备签了 1GW TOPCON中试线的设备协议。
并且在近期的几份通威交流纪要中,通威多次表示HIT现阶段并不具备足够的性价比,还没办法和PERC完全抗争。
这也就是说,即使现阶段TOPCON生产成本依然高于PERC (与HIT相比,高的幅度并不是特别多),HIT相比TOPCON,也还没有足够的成本及效率优势。并且通威计划当中新扩展的30GW产线,依然是PERC产线。这里的逻辑很有意思,可以自己多想想。
东方日升原本规划了10GW HIT产线,在隆基的TOPCON产线信息出来后,东方日升在环评数据里显示,产线变成了1GW HIT产线和10GW TOPCON产线。
另外,通威最新的电池HIT产线金堂线,采用公开比标的形式,1GW分三条线全行业设备招标的形式,用高调招标的形式选出行业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HIT线,但这种招标方式,侧面说明在设备端通威是缺乏自己的技术储备的,用通用设备,结果就是,很容易被设备企业卡脖子。
08 HIT成功的标志是什么?
那到底出现什么样的标志才能说明HIT真的要成功了呢?
我觉得有以下几条需要重点关注的变化:
1. 隆晶晶什么时候开始明确表示站队HIT:现在整个电池环节规划产能加现有接近400GW,电池最终要变成组件,组件市占率高的几家没有明确站队HIT,靠着后面零零散散的GW级别HIT产线建设,是不可能掀起太大风浪的。
就拿华晟线为例子,产能2GW,下线后并没有说成本问题,产能占比低就以为这没有市场份额,成本没有明显优势就意味着没有需求空间,怎么去和成熟路线竞争?算是转换效率达到26%,产能不够还是不行。
2. 有10GW级别的HIT产线落地:近两年所有HJT计划,大部分都是PPT产线,此前统计大60+GW,现在可以看到90GW的计划。
但是从今年招标落地的情况来看还在10GW左右,很多厂家就是说我要扩产10GWHIT,雄心壮志,但实际落地就是1GW,后面慢慢建,具体建不建也不知道。
目前HIT产线主要就是华晟2GW,爱康3.4GW,金刚玻璃、明阳各1GW,均石和当地政府的合作还有1-2GW项目落地,以及其他主流电池厂商的中试线。通威的第三条线HIT产线是目前全球最大的HJT产线,已经达到GW级别,更靠近量产的真实状态。
注意这里,即使是全球最大规模的产线也才GW级别,而隆基银川新的TOPCON产线已经确定3GW了,还有33GW路线不明,其中一部分必然是TOPCON线。
从隆基一家的情况就能推断,TOPCON产线短期上量一定快过HIT产线。标志节点就是隆基今年11月TOPCON产线产能开出来,这个产线开出来后,会有大量观望的电池厂开始站队选路线。
3. 降本超预期:这个就更加难跟踪了,因为不能光跟踪HIT的情况,HIT在进步,TOPCON同时也在进步,双方降本同时在进行。HIT的降本路径,某种程度上在TOPCON身上也适用,减少银浆用量,MBB技术的应用等。
HIT必须降本速度高速超越TOPCON,才能在决战当中占据优势,毕竟TOPCON用7年的发展时间,基本快赶上HIT发展了20年的发展进度。如果没办法降本远超过TOPCON,未来HIT的道路会更加艰辛。
4. 可以观察连城数控子公司连银的生产进度:是否在银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因为这个公司就是隆基为了HIT准备的辅材先头部队,这个公司产生重大突破,HIT就有大面积降本的物质基础,类似当年的金刚线替代砂浆线运动。
HIT的炒作,一定不会是这一波就结束,后面还会有很多波,可能每年都会来一次。不否认HIT可能是未来电池最终选择的路线,但现在说HIT就胜出绝对为时过早。
个人认为,HIT可能成为中期的路线之一,与TOPCON路线长期共存,但短期内,TOPCON路线会占据明显的优势,无论是成本、生产成本、改造成本等方面,都会优于HIT,转换效率也没有明显差距。后面具体情况,还是要看两条路线各自的降本增效路径到底如何。
作者: 来源:蓝色双子
责任编辑: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