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外行涌进来,光伏制造行业的门槛到底有多低?”在碳中和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四五”规划宏伟装机目标的背景下,大批行业外新手一齐冲入光伏行业分享盛宴,一点都不像有太高技术门槛的高科技产业。冲进来的外部玩家中,有如德力股份、福耀玻璃等产业链协同企业的顺势延伸,有如高景太阳能、海源复材等企业掌舵人本身有光伏行业背景,也
03
搅动风云
新玩家们或许短时间内在良品率、制造成本方面不占优势,但是拥有更新的技术以及灵活性,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除了入局门槛低,资本市场支持之外,新玩家们进入光伏行业还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就是掌握更新的技术工艺。
光伏度电成本的下降,有赖于不断的技术变革,从硅片、电池到组件,技术变革促使产品价格不断下降,但也淘汰了落后的技术和产能,一次又一次地改变了行业的竞争格局。多晶硅龙头保利协鑫的衰退和单晶硅龙头隆基的崛起,就发生在上一轮单晶替代多晶的硅片技术变革中。
这种不停的技术迭代和产能替换,对于老玩家来说是一种时时刻刻的威胁,但对于新玩家来说却是一种先机。
市场往往倾向于买新不买旧。以硅片行业为例,今年上半年,在光伏降本的压力之下,采用大硅片降低成本的需求猛增。210大尺寸硅片大获成功。在一些市场机构的预测当中,未来几年182/210大尺寸硅片替代166及以下硅片的速度大大加快。
而硅片领域的新玩家,如上机数控、京运通、高景、高测股份多采取了210尺寸向下兼容182的方案,他们都没有历史产能包袱,轻装上阵。老玩家们则可能要承担落后产能的折旧、重置等成本。
电池片环节也是如此。在PERC后时代,HJT和Topcon是普遍认可的两种升级替代路线。虽然对后两种路线的孰优孰劣存在争议,但新技术取代旧技术是不争的大趋势。
因此,与老玩家们相比,新玩家们或许短时间内在良品率、制造成本方面不占优势,但是拥有更新的技术以及灵活性,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这些跨界者将会冲击到光伏产业固有的竞争格局,光伏产业的蛋糕将被重新切分。
光伏行业本身就比较分散,没有绝对的龙头,长期是诸侯割据、群雄逐鹿的局面,在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等不同环节都有各自的一方霸主。
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取得像宁德时代之于中国动力电池行业一样的垄断性,坊间甚至有“老大魔咒”的说法。
重新划分蛋糕的过程,不可避免的就是出现产能过剩与价格战,新进入者与老牌势力之间的竞争必然加剧。尤其是在近两年惊人的扩产潮之下,行业洗牌或将加速到来。
对于行业龙头如隆基、通威而言,虽然产业经验深厚,有着更好的成本优势,但在价格战之下,其盈利能力及其持续性和稳定性,势必会受到冲击。
对于所有新入局的玩家而言,历史经验证明了大部分跨界者和新玩家都很难挑战现有的行业龙头,但在行业内占据一席之地,却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04
写在最后
从更高的维度审视,中国光伏行业就是在不断的技术迭代、剧烈竞争和价格战中成长起来的。
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在这个过程中如过眼云烟:施正荣、彭小峰、海润光伏、东方日升,各领风骚几年,再被新的对手拉下宝座。
行业能够获得今天世界领先的地位,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光伏从业者创业、研发、创新、承担风险。跨界者的加入,将很有可能刺激行业的技术创新与度电成本降低。而行业的星辰大海,就蕴藏在每一次竞争带来的细微进步之中。
作者:荆玉 来源:巨潮商业评论
责任编辑: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