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气体储能,能否成为解决新能源不稳定的关键?

2021-10-29 08:43:35 太阳能发电网
近日,国务院接连发布“双碳”战略重磅文件,将非化石能源再度拉上了舆论热点。但众所周知,非化石能源中装机增长最快的风电和光伏波动很大,需要搭配储能。现有的储能方式里,最稳定可靠的抽水蓄能在选址上存在先天限制;电化学储能发展迅猛但在安全、寿命等方面还有待加强。要想建立坚实可靠的新型电力系统,还需要更多新型储能技术
近日,国务院接连发布“双碳”战略重磅文件,将非化石能源再度拉上了舆论热点。但众所周知,非化石能源中装机增长最快的风电和光伏波动很大,需要搭配储能。现有的储能方式里,最稳定可靠的抽水蓄能在选址上存在先天限制;电化学储能发展迅猛但在安全、寿命等方面还有待加强。要想建立坚实可靠的新型电力系统,还需要更多新型储能技术的加入。

这当中,压缩气体储能凭借其寿命长、成本低、安全环保的特性,被认为是继抽水储能之后第二大适合GW(吉瓦)级大规模电力储能的技术。

压缩气体储能捷报频传

压缩气体储能是利用用电低谷将气体压缩到盐穴或压力容器中,等到用电高峰时再释放出来发电,从而提升电网调节能力和新能源消纳能力的技术。

它包括压缩空气储能、压缩二氧化碳储能和其他压缩气体储能。压缩空气储能又分为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常温高压空气存于盐穴、压力容器等)、补燃式压缩空气储能(结合燃气轮机使用)、液化压缩空气储能等。

据《科技日报》10月1日报道,位于江苏金坛的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在前一天并网试验成功,向国家电网发出我国首个大型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第一度电。这是我国压缩空气储能领域唯一国家示范项目,还是全球首个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其发电装机达60MW(兆瓦),储能容量300MW/h(兆瓦时),远期建设规模1000兆瓦。根据本地的地质条件,理论上最大可以建设超过4000兆瓦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

金坛项目现场图 来源:科技日报

另据《中国日报》10月22日报道,近日位于贵州毕节的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正式并网发电,这是目前国际上容量最大、功能最全、测量范围最宽的先进压缩空气储能集成验证与示范平台,最大储能容量40MWh,最大发电功率10MW。同金坛项目相比,这套系统不仅不燃烧化石燃料,而且还不依赖储气洞穴,即不受地理条件和燃料限制,是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该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发,已于2016年底实现示范运行,累计运行时间超过4000小时。可实现电力系统调峰、调相、旋转备用、应急响应、黑启动等功能。

毕节项目现场图 视频截图


作者:李焕宇 来源:观察者网 责任编辑:admin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