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接连发布“双碳”战略重磅文件,将非化石能源再度拉上了舆论热点。但众所周知,非化石能源中装机增长最快的风电和光伏波动很大,需要搭配储能。现有的储能方式里,最稳定可靠的抽水蓄能在选址上存在先天限制;电化学储能发展迅猛但在安全、寿命等方面还有待加强。要想建立坚实可靠的新型电力系统,还需要更多新型储能技术
学术界则更早意识到了压缩气体储能技术的重要性。在《中国能源报》2019年的报道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卢强称,压缩空气储能是减少弃电、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的最佳方式。它可以成为电网削峰填谷的主力,逐渐做到不让高效火电机组“深度调峰”;而且,只需以1:10的比例配置就可在现有基础上大幅提高风电、光伏发电等天然绿能的利用率约20%。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陈海生则更是将压缩空气储能列为唯一可与抽水蓄能相媲美的大规模储能技术。在《中国能源报》的报道中,他表示压缩空气储能的规模至少要100MW,达到抽水蓄能的标准,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另外,效率要从现在的50%—60%提升到接近70%,这样相比抽水蓄能和化学电池,就具有了足够强的竞争力。
不过,同比肩抽水蓄能这样的远大目标相比,目前的压缩气体储能项目规模显然有些小。对此,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孙奇向观察者网表示,只要德阳新型二氧化碳储能的实验项目能够取得成功,由于受选址约束小,那它就可以迅速获得推广,系统扩容也要相对容易,只需要增加足够多的容器,再把压缩机和发电透平功率做大或采用多单元制就可以了,扩容后每千瓦时的成本造价也会相应降低。
他还透露,目前二氧化碳储能技术研发和工程化应用我国都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当金坛的大规模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后,那么我国的压缩气体储能技术就可以说处于世界上一个比较领先的位置了,后续产业化发展潜力巨大。
作者:李焕宇 来源:观察者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