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质疑旋涡中的光伏支架龙头中信博: 业绩暴跌、高额坏账、海外业务受困、诉讼频发、高管减持、董秘离职……

2021-11-01 09:03:40 太阳能发电网
号称世界领先的光伏支架企业江苏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信博”,688408.SH),才上市一年有余,就出现了业绩暴跌、高额坏账、海外业务受困、纠纷频发、高管减持、董秘离职等各种奇葩怪相。10月29日,中信博发布了2021年三季报,业绩大幅下滑。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17亿元,同比下降6.

2、光伏市场急速分化,业务调整滞后?
中信博在三季报中称,收入和利润下降主要原因系原材料钢材价格上涨,海外市场受到疫情的影响,2021年光伏行业集中电站项目开工率走低。
业内人士对21世纪表示,业绩下降,行业问题是一个原因,但中信博业务结构的短板也是一项劣势。事实上,今年以来总体光伏产业迎来增长,但在结构上有很大分化。10月21日,国家能源局公布1-9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全国新增光伏装机25.56GW,同比增长44.3%;其中9月新增光伏装机3.51GW,同比增长38.2%。其中户用装机高景气,1-9月全国累计纳入2021年国家财政补贴规模户用光伏项目装机容量为11.7GW,相比去年同期增加121.39%,在新增装机中占比达到45.7%;1-6月占比则达到58.9%,超越集中式电站,户用光伏需求拉动能力凸显。
面对市场业务结构变化,中信博的业务结构明显不利,其光伏支架产品主要应用于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其同行清源股份,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0.47亿元,同比下滑幅度只有6.52%,其支架产品主要运用于民用和商用分布式电站。

二、减值准备快速增加,风险攀升
近年来,中信博的坏账准备逐年大幅增长,也令市场担忧。2017年末,中信博应收账款原值为4.14亿元,坏账准备0.57亿元;2018年末应收账款原值为9.30亿元,坏账准备0.85亿元;2019年末应收账款原值为9.10亿元,坏账准备0.97亿元。2020年应收账款原值为3.31亿元,坏账准备0.89亿元。
2017年到2020年,公司应收账款坏账率分别达到13.85%、9.18%、10.65%、26.89%,坏账率逐年大幅增长。2021年前三季度,其扣除坏账准备后的应收账款2.42亿元(与2020年末持平),未披露具体扣除前的原值金额。
业内人士对21世纪称,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中信博采用较激进的赊销方式,以扩大市场份额,这直接导致其应收帐款占营收比例过高,应收帐款坏帐率提升。
中信博招股书中曾披露,2017-2019年,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4.14亿元、9.30亿元、9.10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26.18%、44.83%、39.87%。此后至2020年,公司应收账款下降至3.31亿元,在营业收入中占比降为10.58亿元,但如前所述,坏账率大幅上升。
同时,由于坏帐的产生,赊销方式也导致中信博的诉讼纠纷增多。启信宝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30日,涉及中信博的风险事件多达187起,多数是纠纷案件裁判文书。


作者:卢先兵,赵阳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admin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