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质疑旋涡中的光伏支架龙头中信博: 业绩暴跌、高额坏账、海外业务受困、诉讼频发、高管减持、董秘离职……

2021-11-01 09:03:40 太阳能发电网
号称世界领先的光伏支架企业江苏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信博”,688408.SH),才上市一年有余,就出现了业绩暴跌、高额坏账、海外业务受困、纠纷频发、高管减持、董秘离职等各种奇葩怪相。10月29日,中信博发布了2021年三季报,业绩大幅下滑。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17亿元,同比下降6.
三、频繁变换的前五大客户
中信博的大客户不稳定,也是影响投资者信心的因素之一。
该公司在上交所问询函回复公告中,列出了最近三年又一期的前五大客户名称及收入确认金额:


可以看到,2018-2020年其前五大客户中,除了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这2家比较稳定外,其他均有变换;尤其是其中的境外客户每年都不一样。
此外,部分迹象显示,中信博前五大客户信息披露真实性存疑。
据国机重型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20年5月30日的公告《重新上市申请书》,2019年中信博是国机重装的机械装备研发与制造业务的第二大供应商,ST国重装向中信博的采购金额为1.58亿元,采购产品为太阳能电池组件。
然而如上所述,2019年,中信博的前五大客户并没有国机重装的身影。

四、海外业务受阻
出海挣钱,中信博是“认真”的,但在疫情不利环境下,风险也较大。
在2018年光伏行业“531”新政(主要条款之一是暂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电站建设规模)落地后,国内光伏发电装机量显著下降,光伏产业链各大厂商纷纷开拓海外市场。近年来,中信博境外项目快速增长,2020年公司实现境内项目销售收入18.59亿元、境外项目销售收入12.62亿元,境外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比超过40%。此前,2017-2019年,公司境外项目销售金额分别为4.31亿元、6.78亿元和12.05亿元,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27.32%、32.76%和53.01%。从盈利能力看,2017-2020年,中信博境外项目毛利率分别为16.41%、24.48%、27.13%、26.11%,近年持续处于较高水平。
据中信博官网显示,其已在美国、日本、印度、西班牙、墨西哥、智利、阿根廷、澳大利亚和阿联酋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子公司或市场服务中心。
中信博跟踪支架收入的增长需依靠国外市场,而国外市场受到贸易保护政策及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公司跟踪支架收入持续增长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且境外项目毛利率高,海外项目如果遇阻,对中信博的盈利能力将有更大考验。

五、高管减持、董秘离职
中信博的控制股东、高管们对公司的持股变动,能一定程度反映出对公司发展的信心。
中信博实际控制人为蔡浩、杨雪艳,二人系夫妻关系。最新数据显示,蔡浩直接持有中信博50893679股股份,持股比例为37.5%,为公司控股股东。
中信博于2020年8月28日上市,每股发行价42.19元,发行股数1181.5万股,上市首日开盘价75.00元。2021年8月2日,中信博创下274.21元/股的历史新高。
至2021年10月29日,中信博收盘报208元,较最高点下跌24%。
或出于对公司的多项质疑,机构投资者已在“用脚投票”。如前所述,36家机构合计持有2044.54万股,持股市值34.21亿元,占流通股比例28.52%,较上期占比变化-58.16%。
不久前,中信博爆出核心技术人员王士涛违规减持事件。据公司公告,因公司员工持股平台苏州融博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的公司股份尚未解禁,导致可减持股份额度减少。王士涛2021年可减持股份数量上限为直接持股数量的25%,即209,157股。王士涛于2021年9月10日及9月17日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直接持有股份33万股,减持数量超过了其所持有的首发前直接持股总数的25%,非主观故意构成了违规减持。
据东方财富的数据,9月份以来,中信博董监高管、核心人员减持情况如下:

近期公告显示,2021年10月18日,中信博董事会收到董事会秘书郑海鹏先生的书面辞呈,原因为“个人职业规划”。
记者就相关疑问,拨打中信博公司证券事务电话,一直未有人接听。


作者:卢先兵,赵阳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admin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