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中环打响价格战,光伏产业链要变天了

2021-12-09 13:02:51 太阳能发电网
光伏产业链中硅片环节的两大龙头,先后下调了硅片价格。11月30日,隆基股份自去年5月以来,首次下调硅片官方报价。两日后,中环股份也宣布降价,且相关产品降幅大于隆基股份。从数据上来看,隆基股份G1、M6硅片现价为5.12元/片、5.32元/片,降幅分别为7.4%、7.2%;M10硅片现价为6.2元/片,降幅为9.8%。中
涨势见顶

光伏制造可大致分为硅料、硅片、电池片及组件四个环节。

自2020年6月开启上行区间至今,硅料上升走势已持续约一年半,从当时的6万元/吨的低点,涨至如今27万元/吨的历史高位,涨幅达约3.5倍。

尤其是今年以来,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成为中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进一步刺激了光伏市场。

在硅料紧缺的带动下,硅片、电池片报价持续上扬,组件价格居高不下,全产业链掀起涨价潮,上下游失衡加剧。

硅料价格曾在7月短暂走上过下降通路。彼时,因下游需求压抑,一线硅片企业开工率维持低位运行,减少的部分采购量影响了硅料企业的长单需求。

但仅仅五周后,受到能耗双控、限电限产、碳中和相关政策等因素影响,8月中旬起,硅料重回涨价道路。

据中泰证券研报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内硅料环节营收201.59亿元,同比增长107.5%,毛利92.47亿元,同比增长33倍。

硅料价格上涨带动下,硅片、电池环节也大幅提价,组件一度上涨至2元/W的价格。

以隆基股份硅片官方价格为例,单晶硅片P型M6硅片170μm厚度在2021年2月5日报价为3.35元/片。10月11日M6硅片的报价已达5.73元/片,涨幅达71%。

有业内人士曾对界面新闻称,此前的平价和竞价光伏项目,都是按照1.4元/W的组件基准价格来投资。若组件价格超过1.6元,电站投资方就面临较大投资压力,利润率被大幅压缩。

今年光伏新增装机计划已延迟明显。截至10月底,全国新增光伏装机为29.31 GW,同比增长34%,较截至9月的增速下降10个百分点。这一装机较此前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的今年至少55 GW的新增装机,还相差约46%。

一位光伏上市公司相关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今年的年底抢装潮依然存在,但没有往年强。

这倒逼上游需要进行降价。11月下旬起,硅料价格上涨趋势渐止。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12月1日报价显示,国内单晶复投料价格区间在26.7万-27.5万元/吨,成交均价维持在27.22万元/吨不变;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在26.5-27.3万元/吨,成交均价维持在26.99万元/吨不变。

中环股份内部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目前26万-27万元/吨左右的硅料价格,下游接受度有限。该价格是此前最后一笔订单成交价格,近两周来几乎没有成交。

以隆基股份为首的硅片端,开始先行降价;随后电池组件价格,也开始回落。

12月2日,PV InfoLink的最新价格数据显示,182mm、210mm电池片目前均价为1.12元/W;182mm、210mm组件均价为1.98元/W,环比降幅为2.9%。

产能过剩突显

两大龙头降价,更深次的原因或在于产能过剩风险即将爆发。

普乐新能源科技(徐州)有限公司总经理欧文凯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受到上游环节影响,组件价格连连升高,但当报价超过2元/W以上时,下游需求将明显受到抑制,预计只能支撑全球160 GW的光伏新增装机量。在硅料供应宽裕、硅片产能过剩的情况下,硅片只得降价。

“目前主要是新兴硅片产能库存多,”欧文凯表示,下游组件越卖不动,上游硅片就面临巨大的降价压力。

据隆众资讯统计,不含部分仍在爬坡中未释放的产能,目前2021年内新增硅片产能已达158.5 GW。硅片环节进入壁垒不高,产能投放周期一般只需要半年。

隆众资讯光伏行业分析师方文正对界面新闻表示,预计到2021年末,国内硅片总产能将达到423.8 GW。今年硅片新增产能的增速高于下游,这也是硅料紧张的因素之一。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此前预测,2021年全球光伏年均新增装机150-170 GW,国内2021年新增规模在55-65 GW,“十四五”中国年均光伏新增规模70-90 GW。

由此看来,硅片产能已存在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

开源证券此前预估,2022年拥有扩产计划的硅片厂商至少有12家,预计未来硅片新产能超299 GW。

上述光伏上市公司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299GW的数据仍相对保守,预计硅片新增产能至少在300-400 GW。

隆基股份和中环股份将直面新兴产能的挑战。

业内普遍认为,近年来硅片市场迎来众多新玩家,为夺取市占率,这些新兴产能的定价会低于两大硅片巨头。

据《中国基金报》此前不完全统计,2019年以来,上机数控(603185.SH)、京运通(601908.SH)、双良节能(600481.SH)、高景太阳能、江苏美科等新二线玩家,已建及拟建的硅片产能就超过187 GW,预计的投资总规模至少超过460亿元。

近期,双良节能、京运通等企业来势汹汹,屡签硅片大单。

今年10月,双良节能全资子公司先后签下83.33亿元和144亿硅片长单销售合同。11月15日,该公司又拿下65.27亿元硅片销售长单。

12月6日,双良节能又公告称,全资子公司包头双良签订了三项长单销售合同,预计2022-2024年三项销售合同金额总计为121.44亿元。

以此计算,近三月双良节能已累计拿到了超过414亿元的硅片销售长单。

12月7日,京运通也公告称,与爱旭科技签订了6亿片单晶硅片合同,预计销售金额36亿元。该公司还拟投资建设乐山二期22GW单晶拉棒、切片项目,总投资约为55亿元。

对于产能过剩问题,隆基股份、中环股份均对界面新闻回应称,它们不存在清库存问题。

中环股份称,今年三季度末大型地面招标情况中,210尺寸与182尺寸已经占到了市场83.5%的份额。市场166mm以下的小尺寸硅片逐步退出。

欧文凯认为,目前硅料强烈的降价预期,也将影响硅片厂商的定价。

近期,有多家硅料企业新释放了新产能。

11月10日,保利协鑫能源宣布2万吨颗粒硅产能正式投产;11月30日,通威股份5.1万吨多晶硅项目首批正品出炉。

12月6日,大全能源宣布年产3.5万吨多晶硅项目建成投产,预计明年3月底前达产。以此计算,明年上半年,硅料市场将增加至少10.6万吨的产能供给。

国金证券称,当前硅片边际产能或已接近盈亏平衡点,预计硅料企业近期也将“发扬风格”,在硅料价格调整上有所表示。

据硅业分会12月8日消息,本周国内单晶复投料成交均价在26.2万元/吨,周环比下跌3.75%;单晶致密料成交均价在26万元/吨,周环比下跌3.6%,出现明显回落。

“这其实是光伏产业链价格的正常回落。”欧文凯表示,自2003年发展至今,光伏行业已经历了三个大的下行周期,分别因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2011-2012年的欧美双反,2018年的“531”新政。

“第四个下行周期节点本应在今年来临,但在碳中和相关时代背景下,产业链高涨形势得到持续。”欧文凯称。

他认为,放眼到未来几年,行业的第四下行周期的节点必然会到来,产业链价格下跌的幅度,可能会超出大部分人的想象。


作者: 来源:科创板日报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