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反转,风暴之下的光伏大变局

2021-12-10 00:19:54 太阳能发电网
光伏硅片“双龙头”纷纷宣布产品降价,打破了光伏产业链上游企业持续强势的市场预期。11月30日,隆基股份率先宣布下调硅片价格,下降0.41-0.67元/片,降幅约为7.2%-9.8%。而就在隆基股份降价后的第三天,中环股份也随之宣布下调硅片价格,下降0.52-0.72元/片,降幅为6.04%-12.48%。隆基股份与中环股份分
/ 02 /

硅王跌落

“降价风暴”将会促使整个光伏产业链迎来价值重构,我们认为极有可能给整个产业带来两方面的预期反转。

在此之前,“拥硅为王”是光伏产业链的核心逻辑,也就是谁拥有了硅料产能,谁就能获得市场的认可。

但当硅片企业因为下游压力而开始降价,这一核心逻辑就已经被打破,“硅料”将不再是决定产业链价值的唯一因素,下游厂商也具备了议价能力,也就是说“硅王”已经从王位跌落。

一直以来,尽管硅片持续涨价,但自身的整体利润率依然很低。据Solarzoom的测算,截止硅片降价前夕,硅片企业的毛利率空间仅为5%。

在产业链其他环节,电池片厂商陷入持续亏损,组件产商也几乎赚不到钱,但最上游硅料企业的毛利率却高达69%。这就意味着整个光伏产业链的利润几乎都被硅料企业赚取了。


由于硅料涨价是因中游硅片扩产的抢购而起,当硅片开始全面降价后,如果不向上游硅料企业传导压力,那么自身就将陷入亏损之中,因此硅片企业很可能选择向产业上游反向传导这一压力,迫使硅料开始降价,从而保证自身不亏损。

这就产生了光伏产业链的第一重预期反转:硅料价格将受到硅片企业的制约。

与此同时,硅片降价将会增加下游企业的利润空间,之前被长时间压缩利润空间的电池片、组件厂商有望迎来业绩转折点。尤其在越来越多的硅片企业开始降价,上游硅料企业的议价能力持续降低后。


假设我们按照目前硅片8%的平均降幅计算,在终端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电池片厂商和组件厂商有望迎来合计8%的利润上涨。这仅仅是硅片中游价格战的开始,后续或有更大的降价空间。

实际上,对于价格战而言,硅片龙头企业自身的压力并不大,因为他们的产线已经颇为成熟,能够依靠规模效应有效的降低成本;同时对于上游硅料企业而言,议价的谈判空间也更大,可以把降价压力向硅料企业传导。

而对于竞争力较差的硅片企业而言,他们好不容易才抢到硅料订单,并不具备充足的议价能力,当龙头企业已经开启降价,他们将会处于夹层之中。特别是很多急于通过M12硅片弯道超车的新晋硅片厂,这种压力将会被放大到极致。

股价层面看,电池片企业和组件企业的股价近期持续上涨,也从侧面反映出市场的预期已经开始扭转。下游企业的预期由衰转盛,这是硅片降价带来的第二重预期反转。


/ 03 /

极致内卷打破之后

极致内卷打破之后,整个产业链将会如何变化呢?

从产业上游看,硅料价格的上涨潮或将结束,取而代之的则是硅片降价带来的利润被反噬。显而易见,硅料企业之前的高利润并非常态,随着产业链各层级的利益逐渐达成一致,硅料企业的利润也将回归它应有的水平,硅料价格也将回归常态。

对于硅片企业来说,产业链内卷打破之后则是另一次行业内卷。持续扩产带来的产能增加需要释放,但同时他们又失去了对于下游企业的议价能力,这就开始考验他们对于上游硅料企业的议价能力,如同时布局硅料与硅片的企业,就会减少硅片降价带来的影响。

内卷之下,议价能力更强的公司能够保持利润,打的起价格战,而议价能力较弱的中小硅片企业则可能被价格战所累,甚至陷于亏损境地。这场价格战,可能会持续一段不短的时间,考验的是硅片企业的资本实力与产业布局。

当然除向上游寻求成本空间外,具备垂直一体化能力的硅片企业有望从中获益。如本次降价的硅片龙头隆基股份,他们除在2020年以58.15GW成为全球最大的硅片企业外,同时也以24.53GW的出货量成为全球组件第一的企业。

隆基股份的垂直一体化,让其能够避免由产业链价格涨跌所带来的业绩波动。如硅片价格下降,但同时这也会提升组件业务的利润空间,隆基股份也极有可能成为受“降价风暴”影响最小的硅片企业。

对于下游的电池片企业和组件企业而言,他们终于摆脱束缚,有望迎来利润释放的时刻。如股价一直低迷的电池片龙头爱旭股份,股价就在最近开始强势反弹,市场预期早已反转。

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光伏产业迎来爆发期,但就是这样行业全面向好的情况下,下游企业却因硅料涨价的压力而陷于亏损,没有获得应有的业绩增长。

硅片降价,打破了光伏行业持续一年多的内卷,让上游企业走出盲目扩产的错误预期,重新聚焦整个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让下游厂商看到了重新崛起的机会。

总的来看,光伏是未来若干年中的重要产业,今年的极致内卷是行业局部企业对于向好预期的过渡释放,这势必是一种短期行为。随着行业重新回归理性,整个光伏产业链的大方向依然会持续向好,过热的企业会降温,过分被低估的企业也会迎来价值回归。



作者:林晓晨 来源:读懂财经新能源组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