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加快。根据“十二五”规划,未来5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51.5%。另有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城镇能耗总量已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89.0%,能源消耗所带来的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也已十分突出。面对向世界作出的减排承诺,城市无疑成为未来中国承诺目标达成与否的关键所在。
不久前,在北京国际节能与环保博览会上,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诸多先进技术、产品与及实践成果,围绕着“绿色产业创新发展——绿色,让城市更宜居”的主题展开演绎。未来城市能效提升的空间在哪里?或许在这里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城市节能空间巨大
2011年发布的《中国城市能源效率评估研究报告》表明,我国城市能效发展不平衡,全国各类型城市能源效率及能效提高速度均有显著差异。由于影响能效的重要因素呈现区域差异性,中国城市能效分布均呈现“中间多、两端少”的特点,各城市能效提高的速度也呈现显著差异,这对“十二五”期间降低全社会节能目标实现成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经济与管理系教授、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宋国君说:“2009年,按照发电煤耗计算法核算的全国终端能源消费量为29.2亿吨标准煤,城镇能耗总量约为26.0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89.0%。”
据介绍,在各种城市能源消耗领域中,工业是城市能源消费最多的领域。2009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4%,同时,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费量是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能耗的4-5倍。2009年,工业能源消费总量为20.5亿吨标准煤,占全国总能耗的70.2%。
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来,居民生活建筑能耗增长迅速,已经成为仅次于工业的第二大能耗领域。2009年,城镇居民生活能耗总量为2.06亿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1%,加上公共建筑、商业建筑等能耗,居民生活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将达到20%以上。
分布式能源开启区域规划时代
随着人们对能源问题的认识和解读日益理性和深入,各地在能源发展与利用方面不断创新,在科学用能、合理用能方面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思维新模式。目前,国内很多城市都在积极探索实践低碳生态园区,各地纷纷尝试编制建筑区域能源规划。
某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指出,区域能源规划是城市中CBD地区能源环境的综合解决之道。大规模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空调装机和配电容量,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减少电力和燃气的供应压力,专业化集约化的系统运营管理可以有效降低运行成本。区域能源的经济性问题必须通过寿命周期成本分析对比,可采用CDM机制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区域能源系统发展。
可与区域能源规划相结合的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项目(其规模可小到单体建筑、大到城市商务区、工业园区甚至整体城市)由此应运而生,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并已列入国家部委的能源总体规划。
近年来植根于一线企业的泛能网技术方案、智慧能源系统概念的提出无不围绕这一主题。而在博览会现场,各企业围绕节能减排打出的口号以及展出的诸多案例正应此主题。
华南理工大学天然气利用中心主任华贲认为,落实到每个区块的与功能区规划融为一体的多个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能源系统规划所包含的冷、热水、蒸汽管线(网)的网络和路由,必须与城区道路和绿化规划协同配合。原来各自独立规划的高低压供电网络、商住炊事用低压天然气管网,与冷热电联供的规划协同配合,给城市规划道路和配套的公共管路奠定了基础。
“技术集成会促使系统管理水平的提高,区域能源系统会为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环境压力和能源压力提供一个相对理想的解决方案。”有业内人士指出。
“细化的能源规划能够给出城市对天然气、石油、煤、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增长数据,据此便可推算能否满足国家下达的各项节能减排具体指标了。”华贲说。
城市能效管理有望实现菜单式服务
正如有专家所言,城市的能效管理是一个整体,而提高能效最便利的方式,不是去考虑建造电厂,也不是费尽心思去寻找新的能源资源,只要把那些被浪费掉的热能利用起来,就可以大大降低成本。
我国现有的城市规划体系涉及城市能源的主要是城市供电、供冷供热和供气几个方面,而且是各自为政,往往造成负荷的重复计算。重能源生产、轻能源管理,需求预测被一再放大,能源整体效益低下,严重制约城市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受欧美发达市场的能源服务公司在提高企业能效方面的启发,中国近年来也有不少公司开始探索能源综合服务方面的业务,同时也涌现出一大批新的能源综合服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