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危局:盲目扩张酿恶果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叶文添、段铸
赛维尚德英利巨亏
珈伟股份跌停、向日葵跌停,随着光伏概念公司利润的大幅下滑,A股市场的光伏概念股也陷入一片恐慌之中。其中,今年5月才上市的珈伟股份,其变脸速度之快更是罕见。在光伏行业陌路之时,珈伟股份是否存在上市之前刻意隐瞒“变脸”业绩,尚难定论。在海外上市的光伏产业巨头,如无锡尚德、江西赛维也面临着同样的窘境。7月,赛维一笔5亿元的到期信托贷款被江西省新余市纳入财政预算。这已经不是当地政府第一次向赛维“输血”。
2009年,国内开始的光伏产业大跃进,如今看来仿佛只是“南柯一梦”。如今梦醒了,谁来收拾光伏行业的残局,谁来为其最后买单?企业,是政府,还是资本市场的投资者?这或许是一场谁也逃脱不了的灾难。
“去年底,我们以为危机会结束,谁知道那才刚刚开始。”江苏一家大型光伏组件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
2011年初,因产能过剩造成的危机让被称为“绿金的光伏行业陷入一种从未有过的险境中,超过80%以上的企业都在亏损中挣扎。而一线大企业也深陷亏损泥潭,2011年的财报显示,尚德亏损达10.067亿美元;英利亏损32亿元人民币;赛维亏损了54.90亿元人民币。
如今,接踵而来的美国与欧盟对国内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更让脆弱的光伏产业链陷入瞬间崩塌的险境。向日葵(300111.SZ)、超日太阳(002506.SZ)等几乎所有A股光伏概念股纷纷公告业绩下滑。此外,仅2012年上半年,就有9家光伏企业折戟IPO。而海外市场的投资者对于中国光伏概念股也逐渐失去了信心。
危机四伏之下,曾经一度辉煌的光伏行业跌入了谷底。光伏概念股在国内外市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寒冬。
赛维资金危局
赛维仅是目前光伏行业不景气的一个缩影。
7月,江西省新余市再次向赛维“输血”。
新余市决定将江西赛维一笔5亿元到期信托贷款偿还纳入财政预算,资料显示,这笔贷款发生在2009年6月,贷款人是华融信托,贷款本金是5亿元,贷款利率是8.70%,到期日是2012年6月28日,借款人则是江西赛维。
这已是当地政府对负债累累的赛维再次出手相救,上次则在2009年底,当时因赛维的德国客户Q-Cells公司毁约,导致赛维面临严重资金压力,为此,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之下,2009年11月,江西赛维将持有LDK光伏硅15%的股权作价15亿元转让给国有的江西信托。之后在2010年12月10日又按协议约定的15亿元从江西信托回购。
赛维面临的危机还远不止如此,2011年1月,赛维还曾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以及另外一家主要中资银行签订了“对赌”协议。
协议规定,3家投资方将共同投资2.4亿美元,获得江西赛维旗下全资子公司硅化学品科技有限公司18.46%的股权。苛刻的条件是,三方要求赛维2011年该项目的内部收益率要达到23%,如达不到,赛维必须用现金补偿投资方剩余部分,而今该公司糟糕的财务状况意味着赛维要付出大笔的赔偿费用。
近日有媒体披露,中国中材集团、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和中国建筑材料集团等三家央企正与赛维接洽,赛维总裁助理李龙吉称赛维与央企的合作仅限于业务而未深入到股权。
虽然政府屡屡出手相助,但这对去年年底负债总额高达302.30亿元的赛维来说仍是杯水车薪。据记者了解,今年以来,赛维已裁员近5000人,占比约22%,而公司的执行董事和战略执行副总裁邵永刚、副总裁兼财务总监林俊杰也于6月份辞职。
赛维仅是目前光伏行业不景气的一个缩影,自去年下半年开始,亏损、裁员、高管离职种种风潮犹如秋风扫落叶般席卷了整个行业。
一位光伏配件供应商对记者表示,早在今年4月,赛维就因为拖欠供应商货款,其苏州的组件工厂曾被众多供应商堵门,有些供应商到最后仍没有拿到钱,只拿到了部分货物抵押货款,而类似的拖欠货款的事情,在国内其他众多一线光伏企业也时有发生,“照这个情形下去,将会有更多的企业因欠债被堵门”。
“目前从银行已经很难贷到款了。”一位江苏光伏企业人士对记者说,他表示,从去年底开始,银行对光伏企业的贷款从支持变成了谨慎,而目前由于行情进一步恶化,这个通道基本堵死了,“目前大多企业手里仅有银行所谓数百亿元的授信,但这些都是空头支票,难以兑现”。
盲目扩张种祸根
谢潇拓认为,如今的过剩与地方政府的背后推动不无关系。
此次光伏危机祸根早在2009年就已埋下。
2008年底,金融危机爆发,作为光伏上游的多晶硅价格一路从350美元/公斤跌到七八十美元/公斤,这让业界对前景一度看淡,当年底,龙头企业尚德首次开始裁员,众多机构也纷纷预测,光伏开始步入寒冬。
可没有预料到是,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随着西班牙等新兴市场的崛起,欧洲市场光伏安装呈现爆发式增长,此时国内的企业却陷入了产能不足中。
由此,一场光伏大跃进从2009年下半年在国内开始启动。这股扩张浪潮一直持续到了2011年上半年。此时,尚德、天合、英利、晶澳等国内一线企业的产能都扩张到了一倍以上,而晶澳太阳能的产能甚至从当初不到1GW扩张到了3GW,超过了尚德,成为全球最大的组件商。
也正是这场扩张浪潮将整个行业拉进了泥潭之中。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光伏总安装量为27GW,而当年国内已经量产、再加上在建的光伏产能却达到了50GW。
“从长期来看,光伏行业前景肯定是好的,但现在的问题是,谁还能活那么久。”常州天华新能源公司总裁谢潇拓对记者说,他表示,根据“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光伏的装机要达到21GW,与现在的3GW相比,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但问题是在欧美“双反调查”、产能过剩等因素下,很多企业都未必能活过明年,其中不乏一些大企业。
谢潇拓认为,如今的过剩与地方政府的背后推动不无关系,一开始很多企业都是在地方政府的扶持下成长起来的,但后来一味的求大,导致企业的规模上去了,最终竞争激烈产品滞销,因此陷入亏损中难以自拔。
产能的过剩,也让众多企业库存严重。
前述高管对记者表示,目前组件企业最大的难题就是,库存降价卖出去肯定亏损,但不卖出去放在仓库里亏得更厉害,而且目前很多企业生产线还不能停掉,还在继续生产。“一是因为生产线长时间停掉,设备会坏掉,只能几条生产线轮番换着停掉,二是因为,完全停掉会导致大批熟练工人离职,所以目前的企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界。”
资本市场寒冬
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等领域均处于产能过剩状态,企业持续盈利能力成为通过新股发行审核的一大门槛。
在行业整体陷入困境之时,光伏概念股在国内外的资本市场上也正经历一场寒冬。
近日,向日葵、超日太阳等几乎所有A股光伏概念股纷纷公告业绩下滑。此外,仅2012年上半年,就有9家光伏企业折戟IPO。
在珈伟股份上市两月业绩大变脸而成为A股舆情热点的同时,更多A股光伏概念股成为众矢之的,原因都是“业绩变脸惹得祸”。
6月底,各大光伏企业相继发布了今年第一季度财报,在去年巨亏之下,今年仍无太大起色。其中赛维的第一季度财报显示,亏损1.85亿美元,负债率达89.8%;尚德则亏损了1.33亿美元;晶科亏损5660万美元;英利亏损了4500万美元,资产负债率为77%。
2012年7月16日,向日葵公告称:预计2012年1~6月经营业绩预计亏损1.6亿~1.7亿元。同期,超日太阳公告称:预计上半年巨亏1.2亿元至1.5亿元。
根据证监会发审委申报统计表显示:2012年至今,包括河南思可达光伏材料、无锡上机数控在内的9家光伏概念股先后因为首发被否、中止审查和申请终止审查而折戟IPO。
“受产能过剩、欧债危机、美国‘双反调查’、上市公司业绩变脸等多重因素影响,光伏行业寒冬的持续蔓延,使光伏企业IPO前景亦不乐观。”投中集团研究员李玲指出,纵观国内整个光伏产业链,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等领域均处于产能过剩状态,企业持续盈利能力成为通过新股发行审核的一大门槛。
一位长期关注光伏的美国投行界人士则对记者表示,中国的一线光伏组件企业大多都在美国上市,而现在美国资本市场对这些中国光伏企业的态度是集体看空。“这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对中国光伏企业扶植程度令人费解,例如此次新余市把5亿元贷款偿还纳入政府财政预算,这是政府在以国有资金来替私营企业还债,这显然并不合理。”
上述人士认为地方政府若只通过简单输血来救助企业,显然无济于事,因为光伏危机不是一两个企业本身的问题,而是整体产能过剩的结构性问题。“地方政府对企业长期的援助,可能会掩盖企业本身存在的更多问题,这也导致了很多华尔街人士对中国光伏企业的经营能力失去信心。”
上述投行人士认为,地方政府的救助难解光伏企业困局,这只能靠企业自己走出谷底。“业界预测到2014年,产能过剩问题才能得到解决,供需将进入一个平衡的状态,这期间有的企业会倒下去,有的会活下去,这是整个行业必经的阵痛期。”
李玲表示,在整个行业景气度急剧下降的形势下,光伏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企业融资需求扩大,同时受PE机构退出压力加大等多重因素影响,光伏企业上市募资的欲望仍然很强烈。
据证监会发审委申报统计表,截至目前,仍处于审查状态的光伏概念股包括福斯特光伏材料、福莱特光伏玻璃、浚鑫科技、山西天能科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