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毛钱,单晶VS多晶的生死战争

2012-08-13 16:55:51 太阳能发电网
  2012年5月份开始,在疲弱的市场环境中,单晶组件的销售难度开始远大于多晶组件,目前还在生产的单晶企业已经不多,估计业内停产率已到了85%以上,很多以前切单晶的切片厂改切了多晶,做单晶电池的厂商改线后开始做多晶电池,使得多晶方面的竞争压力也变大,多晶组件价格下降后,反过来单晶的日子更加坚难
上表中,第一列是单晶的转换效率,第一行是多晶的转换效率。主表数据为电池瓦数比。计算方法:电池瓦数比=多晶转换率*多晶面积/(单晶转换率*单晶面积),本表可以对比到最终组件,但是要考虑单晶和多晶的封装损耗是有差异的。

  从表中可以看出,电池瓦数比小于1时说明同一张硅片单晶要比多晶的瓦数要多,只要单晶比多晶的转换效率高0.5%,就可以保持住瓦数优势。正常情况下,单晶和多晶如果同时做到一样的瓦数的电池片,两者的成本差在0.2元/片左右,这是无法消除硅片间的价格差,也无法消除两者的硅锭的加工差的。

  所以,未来的竞争同样面积的组件单晶最好能比多晶高出5%-10%,而电池转换效率的提升是和成本相关,在此不做详细讨论。

  选择单晶组件还是选择多晶组件?

  其实,单晶组件和多晶组件的售价高低,不完全由各自的成本决定,主要还与同样装机容量下,不同规格瓦数组件导致的人工,支架,地基,电缆的直流部份以及物流成本等等相关。

  简略模型,不算地价。国内这部份的价格一般在2-4 元/W,国外一般在3-6 元/W。日本和美国的更高。与面积相关的那部份计算,分为屋顶,地面,屋顶又分普通平面屋顶和钢斜面屋顶,地面就更加复杂,本文模糊处理。下面给出相应的模型。3

  合理溢价差的简约计算模型,合理溢价差=每W变动价格—每W变动价格*标准单位面积组件的峰瓦/对比组件的峰瓦。当对比组件的价格高于合理溢价时,对比组件的性价比将偏低,组件不好卖。反之,则不然。当然实际结果要略复杂一些。

  (1)以多晶60 片156*156 的240W 为基础,第一列为单晶同样面积的组件的瓦数,第一行为其它相关成本,单位为元/W,主表中数据为合理溢价差,单位元/W。(忽略不同品牌间的溢价差)

  

  在上表中,以240W为基础来计算,假设其它与瓦数有关的人工、支架、地基、电缆的直流部份以及物流成本为3.5元/W,当多晶240W报价为4.5元/W时,其245W的合理报价应该为4.571元/W,当其实际报价高于这个价时,自然就不好卖。当品牌企业的多晶240W报价为4.8元/W时,其250W的合理报价应该为4.94元/W,265W的合理报价应该为5.13元/W,当其实际报价高于这个价时,同样就不好卖。

  目前国内这部份与W数相关的成本在极限条件下可以做到2元/W左右,故单晶270W对多晶240W的极限的合理溢价差应 该是0.222元/W,所以国内的单晶生存异常坚难。当然国内大型地面电站的建设一般的地基做得比较坚实,普遍的成本是在3元/W左右,一般情况下直流电缆,支架地基和水泥墩的价格是与国家宏观经济相挂勾的,而人工成本总体上涨。

  而国外这部份价格差可能要4-6元/W,合理价格价将加大,特别是日本,其它部份上到7元/W后,每W的合理溢价差大约是3分钱左右,故单晶在国外特别是日本还是有相当的市场的。

  (2)如下表所示,以多晶60片156*156的250W为基础,第一列为单晶同样面积的组件的瓦数,第一行为其它相关成本,单位为元/W,主表中数据为合理溢价差,单位元/W。(忽略不同品牌间的溢价差)

  

  (3)如下表所示,以多晶60 片156*156 的260W 为基础,第一列为单晶同样面积的组件的瓦数,第一行为其它相关成本,单位为元/W,主表中数据为合理溢价差,单位元/W。(忽略不同品牌间的溢价差)

  

  从上面几张表中可以得出一结论:随着单位面积的多晶组件标板从240W到250W到260W,同样面积的单晶组件假设只比标板高10W,其合理溢价差是在减少的,所以单晶电池对转换效率的增加更迫切。

  1 \9 n事实上最后的成交价格还与付款方式以及成交数量有关,比如品牌品质无差别的两个240W多晶组件,一个报价4.5元/W但是要求先钱后货,另一个报价4.6元/W,可以先货后钱承兑半年的。估计做为电站方选择用后者的会居多。

  ) 小结,目前硅料的到港/到厂价格为13-16万/吨,化学法的硅料厂全线亏损。单晶圆棒的市场价为25万/吨左右,方棒价格再加1万/吨左右的开方费,有价无市,成交低迷。单晶方棒对多晶方锭的加工费差基本上在8-9万/吨。目前只剩下单晶一线成本水平的企业还在生产,基本上可以认定自7月份开始所有的单晶拉棒企业都是净损的。0

  单晶组件与多晶组件的对决已经白热化,目前单晶明显处于劣势。下降通道形成后要想转变是很难的。

  单晶的路怎么走?

  那么单晶是否就此死掉?未必!正如前面的分析有以下几条路可走:

  一,在不过多增加电池生产成本的前提下,大幅提升单晶的转换效率。

  二,在保持电池环节能做下去的前提下,增加每单位重量硅锭的出片数。

  三,降直拉单晶的成本。

  (1)到电价低的地方建厂;

  (2)改热场结构和工艺参数,降电耗;

  (3)国产石英砂的提纯提质,降石英埚的成本;

  (4)增加热场的使用寿命;

  (5)加大投料量,降单位的拉晶成本。

  如果主流生产技术能达到以下几个指标的话,市场结构将可能发生决定性的逆转。

  (1)单晶方棒和多晶方锭的加工费差降到70元/KG以下。

  (2)主流的每KG的方棒/方锭的出片数增加到60片以上。2

  (3)单晶的转换效率在多晶的转换效率的基础上再高出15%以上。

  小结

  全文我都没有提两毛钱的事,但是明白人都可以看出来,两毛钱就可以逆转整个晶硅市场了。(文/小陶)



作者:小陶 来源:solarzoom 责任编辑:凌月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