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彭小峰没有朱共山那么好的运气,也没能重演2006年的“硅片神话”。但让人惊讶的是,赛维依然宣称,其2012年将继续扩大硅料产能至25000吨,而其目标产量仅为5000至7000吨。
而赛维向产业链下游扩张,带来的巨大伤害是,它渐渐被一些下游客户“抛弃”了。
2008年以来,包括尚德、阿特斯、天合光能、英利、韩华等在内的大型光伏企业,均大幅加大了对硅片产能的投入,不断提高了硅片自给率。这在客观上增加市场供应量,挤压了赛维的空间。
赛维LDK年报显示,2006年,其销售收入的39.7%来自尚德,2008年,阿特斯为其贡献了8.2%的销售收入,但等到2010年,尚德和阿特斯,均已被赛维列入了“竞争对手”名单。2011年,尚德的电池和组件产能为2400MW,而其硅片产能也高达1600MW。
更大的竞争压力,来自保利协鑫。2007年双方未能达成合作,在赛维大规模上马硅料项目时,保利协鑫也在2009年大举进入硅片市场。目前,其硅片年产能高达8000MW,远超赛维的4300MW。
一家北方光伏企业采购部门负责人对本刊记者称,保利协鑫从LDK那里抢到了很多客户,“现在的几大上市公司,一半以上都是保利协鑫的大客户,包括天合、阿特斯、晶澳、林洋。其实,赛维2009年涉入组件,2010年上马电池片,就注定了下游客户要抛弃它,因为它跟下游客户是竞争关系”。而保利协鑫的策略是“抓两头,帮中间”,一头是上游的硅料、硅片,另一头是下游的光伏电站。
2011年,赛维的硅片产能已扩张至4300MW,但实际产量仅为1540.7MW,产能利用率仅为36%。2012年,其硅片产能将进一步扩张至4500MW,但其目标产量仅为2000MW至2500MW,即便达成目标,开工率也仅为50%。
2012年2月以来,随着赛维LDK危机的逐步显现,有关赛维即将引入重组方的传闻,越来越多,绯闻对象包括平煤神马集团、英利、保利协鑫、晶科能源,三大央企中材集团、中节能和中建材,国电集团,有“中投二号”之称的国新公司,以及由江铜集团牵头的江西国企,等等。新余光伏交易市场一位人士甚至对本刊记者称:“7月中旬,中节能已经拿了50亿元进赛维了。”
不过,一位光伏企业高管对本刊记者表示:“拯救赛维,可能需要100亿元左右的资金,这个数字对现在的很多企业而言,都是难以承担的。”
李华则表示:“赛维国有化,由国企接盘,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更可能的方案。我认为,省属企业可能会介入,另外,与光伏有关的央企也有可能,比如五大电力集团,它们有新能源发电的指标。”
不过,他亦强调,固定投资高达十几亿美元的硅料项目,是赛维引入投资方的最大障碍,“这个包袱太重了”。“如果它确实是一个无效资产,运营起来就是亏的,就是一个窟窿,一年要填10亿、20亿进去,你接不接?谁敢接?至少要保证不亏,然后慢慢恢复它的造血功能”,“当然,如果它能够撑到资本市场好一点的时候再去融资,那也是一个比较对的思路。但就怕它撑不到那一天,所以,现在要找人来接盘”。
面对当下困境,赛维将会作出何种选择?本刊记者曾就此多次试图联系采访彭小峰,但均被婉言拒绝。而其总裁兼首席运营官佟兴雪,也仅短信回应称:“赛维是上市公司,基本情况十分透明公开。受经济大环境影响,目前公司依然保持基本正常运营已是不易。希望你们真实了解和报道一个企业,而不是人云己云,也希望外界给这个行业多一些正面的支持和鼓励,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