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河君:坦承地讲,2006年时,我对太阳能一窍不通,后来当上新能源商会会长,才开始做研究,有3年多的时间。起初,我很不看好光伏,因为水电成本1毛钱,太阳能3块钱,我常笑他们搞什么名堂。但太阳能发电成本从3块钱降到1块钱,只用了三年时间。
我真正动手做薄膜电池是在2009年,一上手就是2GW,那时候国内最大的薄膜电池企业也才25M W,相差80倍。一些业内人士和媒体都笑我们,有条件上规模做多晶硅却做薄膜。第一太阳能是美国光伏业的王牌公司,奥巴马到哪都带着这个公司,大股东是沃尔玛。他们干了8年,2GW的产能。我们利用非常短的时间超越了他们,今年底汉能就达到3GW的产能了,而且我们铜铟镓硒(CIGS)的转化率也超越了他们。
《英才》:这几年,全国各地一窝蜂的投建光伏,市场也出现了剧烈的变化,汉能没有考虑过尝试其他产业?
李河君:从1996年到现在,我们一直干一件事,就是清洁能源,从没变过。从水电、风电到光伏第二代、第三代,其实也是我们的产业战略升级的过程。汉能和这个行业里的很多企业不同,这是我们的老本行,只是我们在原来的水电、风电业务基础上,扩大了光伏业务品种。
不是有钱就能做
《英才》:汉能进入光伏领域后,选择了一个门槛更高的技术路线,但薄膜电池技术也并不算成熟和完美,为什么这么确定薄膜一定能够替代晶硅?
李河君:做企业,企业家的战略方向是非常重要的。我是学工科机械工程的,对技术理解非常快。汉能研究了3年,才选择了薄膜路线。薄膜生产过程中低能耗,无污染,能做成半透明和柔性电池,易与建筑一体化结合,因此特别适合拓展分布式、自给式应用。现在整个世界的技术有一个趋势,就是变得“更轻更薄”。所以我觉得,在太阳能领域,薄膜也会是最终大趋势。
第一太阳能也做薄膜,他们的碲化镉技术门槛很高,它大规模远离城市发电是没有问题的,但镉对环境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现实情况也证明这个技术路线的巨大风险。汉能走的薄膜路线,包括以硅基为基础的薄膜,包括铜铟镓硒(CIGS),几乎零污染。当时没人看好这个路线,现在业内看来却变成了主流路线。其实,对这个行业的理解特别重要,不是有钱就能做。
《英才》:你有一个比喻是说晶硅电池就像是CRT电视,薄膜是液晶电视。其实,在彩电行业里面,中国企业在技术上一直是跟随战略。在光伏技术上,我们会不会也跟着别人走?
李河君:其实,我在无数次的演讲中都讲过了,中国光伏产业的技术不比美国人差,甚至我们核心技术比美国都强,连美国能源部长也承认这点。另外,光伏产业是需要制造业为基础的,这点美国很难跟我们比。我们的问题是产业化程度没有人家好。
其实,新能源行业的核心技术并不在美国,而主要是在德国。欧债危机愈发严重,现在大部分光伏企业都不死不活的,所以现在汉能一面做研发,一面大量收购国际技术。两个结合,嫁接升级。
补贴的市场没前途
《英才》:现在汉能的硅基薄膜电池光电转化率是10%,但多晶硅电池的转化率可以达到17%。转化率低,如何赚钱?
李河君:这是个伪命题。很多人不太了解,发电最终归结到每度电成本多少钱,也就是每瓦造价。例如,我们的薄膜电池每瓦成本可以做到只有50美分,多晶硅现在大概是70-80美分,我们大概便宜30%-40%左右。
现在水电每千瓦造价大致在1.2万元人民币,太阳能的每千瓦造价现在也是1万元左右,但太阳能平均发电时数只有1300小时,水电可以达到4000小时。当然,太阳能的转化率会越来越高,所以每瓦成本还会下降。
《英才》:新能源市场有个现象,政府政策一出台,就会带动一轮投资。现在的这个市场,比如光伏产业,到底是政策驱动效应明显,还是市场本身的增长更明显?
李河君:中国的新能源产业政策非常不到位,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也正在做调研。我们都知道,现在新能源有很多靠补贴,但补贴的目的是为了将来不用补贴,要光伏发电平价上网,老百姓都能用到,这是根本。永远补贴的市场肯定没有前途。欧洲明年下半年新能源就平价上网了,我们要到2020年才平价上网。整个行业还是受制于政策。
最坏的情况自产自用
《英才》:在新能源“十二五”规划中,分布式光伏发电被摆在了一个重要的发展内容上。不少人看好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市场前景,那么现在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的主要瓶颈在哪儿?
李河君:有很多,电网就是非常难搞的一件事。光伏建筑一体化也需要电网,只是说对电网的需求低一些,只要允许自发自用就行,不够用了再买电网的电,这个应该能做到。但如果自发电要上网,对冲电量、按净电量结算,就需要电网改革,允许大量新能源上网,这个思路非常好,但电网不解决,谁也弄不了。要么就是解决储能技术,不需要上网,全部独立式发电。当储能没解决的时候还需要电网。
《英才》:这是否会像新能源汽车一样,理论上有一个很好的前景,但实际上市场和预期之间有巨大的差距。你也说汉能真正的挑战是在明年,那如果这个预期的挑战和实际的发展节点并不统一会怎样?
李河君:有可能。因为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时间点来了,但提速有多快,会不会出现阶段性的倒退,在现在的大环境下,都有可能存在。那就小打小闹也行,也将是几百亿的市场。
我的判断会不会太乐观呢?在德国,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要提升到20%,这个量就已经非常大了。我们觉得新能源汽车在中国还是很遥远的事情,可人家都已经开始玩光伏飞机了。
当然,我们有很多客观原因,我们的光伏产品都卖给国外了,挣钱快;另一方面政府对这块的支持没上来。我们最坏的情况也就是自己生产自己用,发电卖电,这是我的老本行。
缺乏如何停止
《英才》:汉能在光伏领域已经投资了300个亿,但其实对于大型国企来说,只要他们重心放在这个领域上,未来薄膜电池竞争也许会很激烈?
李河君:新能源领域变化很快,国企应对市场的能力弱,决策的可持续性也不太具备,钱多只是若干个成功因素里的一个,所以他们很难干。面对这个市场,我非常有自信。
《英才》:你是一个强势的人,也是企业的最核心。但这是否也意味着,你的决策失误,没有人能够纠正得了?
李河君:随着汉能的成长,企业的决策机制会越来越规范。决策到我这里的时候,可能已经有若干个意见出来了。一个企业家的判断力,在于所有信息对称的时候,准确率会很高,他判断错误在于信息不对称,比如最坏的状况他并不知道。
《英才》:你们的企业文化里有一句是“汉能没有不可能”,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以前所说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你的想法会不会过于主观了?
李河君:其实,这是指一种创新的理念,并不是要脱离实际。这就是告诉人一种精神:做事的时候,不要什么事还没干就先说不可能。其实,对于我们这些企业家来说,进取心并不缺乏,否则也不会走到今天。缺乏的是如何停止,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汉能在外界看来做事比较疯狂,但这是不同的阶段,我觉得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