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产业最大的问题,我认为并不是美国的“双反”、欧洲的反倾销,以及可能还会随之而来的印度双反,巴西双反,日本抵制……我国光伏产业从一开始就存在问题,一是主要依赖国外市场,二是关键材料、设备依赖进口,三是愈演愈烈的产能过剩。
光伏产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一开始便得到了大力支持,成长得也好不痛快。但就像普遍的富二代在香车美女背后隐藏着“富不过三代”的危机一样,如此催生的光伏产业注定要走一段险恶的江湖。
按照正常的规律或模式,新兴行业的投资、成长应当是风投的事,地方政府要大力扶持的是地方性产业,有地方特色的、能成为地方经济主要来源的产业。而各级地方政府却都把光伏产业当成自家的特色,不顾是否能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在未做详细实地考察、调研的情况下就批准建厂生产。其中可能不乏政绩的因素。不过也不能排除有做得很好的地方政府,真正把光伏产业做成了其特色产业。
但是话说回来,光伏产业除了新兴行业的身份外,更是战略性行业。对于战略性行业,一定是要有政府参与进行统筹规划的,因此政策、补贴就是不可或缺的。可现在中国的光伏产业已然是政府导向型、政策依赖型了。
初期的光伏产业是个暴利行业,那是个以量取胜的时期。你若生产,便是晴天。只要有钱,买些设备生产就有赚,门槛低得简直没有门槛,只剩钱槛。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光伏“大跃进”运动开始了,大家在“不在高速发展中成长,就在高速发展中灭亡”口号下,打造着一座耀眼的光伏泡沫之城!盲目扩张,透支生产在头脑发热下如火如荼进行着。
中国著名的经济学习家郎咸平认为中国光伏产能过剩95%,这样的预判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但却真实道出了中国制造业面临的严峻产能过剩问题。我个人对郎教授的说法深表赞同。中国光伏产业的盲目扩产和低质量的重复建设,初期都被光伏产业耀眼的光芒掩盖了,抢占先机的企业也赚的盆满钵满。
然而,欧美的一声炮响,为中国带来了“双反”。而“屋漏偏遭连夜雨”,此刻又恰逢欧债危机。一夜之间,光伏产业大惊失色。产能(严重)过剩,各种低价让各种产品如同白菜,也让各个大佬身价骤跌,各家公司股价一蹶不振。有的公司正在死着;有的已经死了;有的已经死了却还活着…没死的也元气大伤,期待政府赶紧打鸡血。最可恨的是昔日紧跟在屁股后恳求自己贷款的银行见此形势马上一溜烟跑了…这让他们情何以堪!无异于雪中送冰呐!
当然也有一些有远见的公司仍屹立着,扛着中国光伏产业的大旗,坚强地屹立着。就像是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守卫着旗帜的战士那样。
如此动荡的局势宣告着一场血雨腥风式的行业大洗牌!这又何尝不是喜事呢?行业急需一场暴风骤雨,待铅华洗尽,重新焕发朝气,焕发青春。也许这是属于光伏产业的自清洁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想必在此也是适用的!
制约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很大一个问题是所谓的三头在外:关键设备(含关键原料)、市场、技术。每一项都是痛!
关键设备(含关键原料)占了中国光伏产品进口的很大一部分。海关数据显示,2010年,在中美光伏贸易中,中国出口美国的光伏产品(以光伏组件为主)规模在20亿美元左右,而美国出口中国的光伏产品(以多晶硅原料和光伏设备等为主)的规模在40亿美元左右,美方保持着18.8亿美元的顺差。不仅光伏领域如此,其他领域何尝不是?这痛,不消不行!
而技术又是另一隐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