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业十年一梦沉浮录

2012-11-08 11:18:53 太阳能发电网
       8月酷暑,炎炎烈日将无锡新区尚德路上的行人驱赶得无影无踪,只剩下聒噪不休的蝉鸣搅动着滚滚热浪,令人倍感烦闷。   这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原本叫新瑞路,只因当年落户于此的光伏组件老大尚德电力成为首家在纽交所上市的中国民企,无锡新区政府遂决定将之更名为尚德路,以“纪念公司给无锡乃至国家创造的多个第一
华新能源0.97 -14,778

  赛维LDK1.33 -65,545

  昱辉阳光1.36 33

  中电光伏1.37 -9,429

  英利绿色能源1.56 -50,983

  阿特斯太阳能2.63 -9,080

  晶科能源2.91 4,342

  天合光能4.19 -3,782

  注:截至北京时间9月6日21点

  企业:一个谁都想当老大的光伏圈

  其实在光伏企业中,尚德并不算境况最差的。

  之前,外界关注更多的是位于新余的另一家光伏大鳄——赛维LDK,后者上半年的资产负债率高达80%,负债总额则达211.6亿元人民币。之前传出的地方政府紧急“输血”20亿及财政“兜底”等消息,无不暗示着这家昔日全球硅片“老大”如今正在经受着资金链紧绷的煎熬。

  两家“龙头”级的光伏企业竟“同为天涯沦落人”,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绝非偶然,背后恰恰折射出贪大求全的“老大”心态对中国产业大亨们的伤害有多重。

  “我们之前一直主张,尚德不要做老大。因为在中国一直是‘出头的椽子先烂’,但有人却一直在边上鼓动他(施正荣)做老大,或许也的确迎合了他内心的某些诉求,导致最终还是以行业老大的形象出现。”尚德一位高管向上海证券报记者透露了这段颇为隐秘的内情。

  在此前的多次行业论坛上,施正荣的发言也的确给不少人留下“以老大自居”的印象。甚至在某年一次新能源峰会上,因痛心于行业害群之马,施还向一些经营不规范的同行说出“你们回去好好反省一下”这样的狠话,尽管说者无意,听者却有心。

  至此,施正荣自信、强势甚至有些狂傲的性格也饱受诟病。

  而伴随这种“老大”心态的萌生,企业对规模的追求也愈加盲目。“因为规模要和‘老大’的身份相匹配。国内很多企业家之所以一味求大,也基于同样的理由。”上述尚德高管说。

  以尚德来说,在2005年底到2008年短短三年间,其产能从100多兆瓦一路猛增至1000兆瓦,由业内新兵跃升至全球第一,甚至计划到2012年要增至5000兆瓦。

  赛维也是如此。2010年9月公司创业5周年庆时,赛维向全球客户介绍了一个5000兆瓦的硅片扩建大计划,从2011年起平均每年扩增1000兆瓦。

  此外,以硅片起家的赛维还上马了1.6万吨多晶硅项目,目标直指当时已成功投产的国内多晶硅老大——保利协鑫。而后者也随即“还以颜色”,抛出一个6.5GW(1GW=1000兆瓦)的硅片建设计划作“回应”。

  “最后已经不是为了做好企业,而是为了消灭对手。这样的倾向非常危险。”一位行业专家如是说。

  而在皇明太阳能董事长黄鸣看来,贪大对企业的误导很严重,光伏业产能过剩等弊端,就是当年尚德的“首富效应”所致。

  “谁做到最大就是荣耀,这些财富榜样使得所有人都往这个方向走。而且只要你坐不上老大,占有率小,就觉得脸上没光,大家都看不起你。”黄鸣说。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中国创业者的通病——“宁为鸡头,勿为牛尾”。

  “很多尚德员工掌握了一点点技术就自己出去拉一帮人成立新公司。反观韩国三星,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是我们不能比的。”上述尚德高管说。

  而几乎每家企业都大干快上的结果就是产能无序扩张,光伏业曾经的“蓝海”迅速转为“红海”。

  行业: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光伏

  老企业大肆扩产,投机性新增产能又大量涌入,过剩几成必然结果,光伏产品价格也随之一落千丈。后者还给海外对华反倾销提供了口实。

  国内一家大型光伏企业管理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不少房地产商自政府启动调控后就带着大笔热钱涌入光伏,“但不料市场急剧变化,这些习惯快进快出的地产商根本没有成本和价格观念,任何价格都抛,由此造成了恐慌,组件价格随之出现更快速地下跌。”

  除了房地产商外


作者: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凌月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