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某个产业出现集体哀嚎时,政府是否应该出手相助?如何相助?从来都是争论不休的问题。
Milan Nitzschke是EU ProSun的主席,这个由20余家欧洲光伏企业组成的团体在9月25日向欧盟提起了申诉,指控中国的光伏企业获得政府补贴,并要求对其产品征收惩罚性进口关税。他认为,2012年20余家欧洲光伏企业陷入破产的处境;而中国,如果没有无止境的政府补贴,大部分中国光伏企业早就已经破产。
政府确实应该出手救市,但救的不应该是某个企业,而是整个应用市场。产能过剩不是把目前光伏国内制造商逼上绝路的唯一原因,过分依赖国外市场才是导致目前惨状的直接导火线。目前,中国的光伏产品90%都出口国外。
穆勒·赛文裘(Mueller Sven-Uwe)是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可再生能源项目主管,他和查尔斯都认为,在欧洲取消大幅度补贴后,全球太阳能市场的版图将开始重组。曾经的消费市场由通过实行上网电价补贴刺激市场发展的德国和意大利主导,而当这些政府取消了扶持后,世界太阳能消费市场的版图将被经济规律改写。那些使用太阳能最具经济效益的地区将成为主要市场,比如美国加州;此外,中国、印度等对电力需求的增长也是太阳能产业未来的新兴市场。“现在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在进口柴油用来发电,如泰国、菲律宾等,这些国家才是太阳能产业最应该立刻瞄准的市场”,穆勒说。
分布式光伏:黑暗中的唯一曙光
为何光伏的国内市场一直迟迟无法打开?中国2011年的光伏装机量是2.9GW,虽然比2010年增长了500%,但对于中国电力十亿的总装机,光伏发电装机比重微小(0.27%)。很多人认为是因为光伏发电成本依然还太高。目前我国火力发电的上网电价大致在0.4元/千瓦时,相比之下,国内光伏平均上网电价成本仍高出一倍以上。
但应用材料中国区首席技术官邹钢却认为,光伏发电的成本已经接近,甚至在有些地方还低于传统火电的价格,目前正处于太阳能发电大规模爆发的转折点。2018年左右,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可达到平价。查尔斯说,在他的家乡,美国加州,尤其在夏季,家庭用电的价格每度38美分,而太阳能发电可以做到每度电12美分,价格还不到传统电价的三分之一。
究其原因,和中国光伏式电站建设以及光伏发电并网标准的姗姗来迟不无关系。
传统的火电企业因为低廉的地价等因素而将往往将工厂设立在郊区,也就是以大型电站为中心的供电圈的外延。因此,大型发电站就需要花费大额资金用于发展电网,以将发出的电输送到这些工业企业。通常情况下60%的投资成本被用于发电,40%的成本用于电网的架设和电力传输。太阳能的优点在于它可以是分布式的。就近用户建造的分布式太阳能光伏电站就可以解决电网传输成本高的问题,并且可以将能量损耗降到最低,经济性非常明显。所以太阳能光伏既是对现有中央集中式的电网结构最好的补充,又因无需对现有设施进行大规模改造而具有经济效应。
作者: 来源:科技创业
责任编辑: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