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硅业在线记者有幸采访了与会的专家:江苏省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魏启东教授,并就江苏省光伏产业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对魏教授作了深入的采访。
作为一直以来致力于光伏产业研究,尤其是江苏地区的光伏产业现状研究的知名专家,魏教授回答了记者提出的有关问题。事实上,我国的光伏产业正在形成以河北、江苏、四川为中心的产业格局,而在三足鼎立的产业格局中,江苏无疑占据了最强势的一端。据权威资料显示,江苏的多晶硅产能已达全球的四分之一,随着我国首台多晶硅浇铸设备在江苏金坛问世,江苏在世界光伏产业格局中的一席之地更加稳固。继无锡尚德在美国上市后,常州天合光能、江苏林洋新能源、南京中电光伏、苏州阿特斯和江阴俊鑫等众多江苏光伏企业纷纷在海外上市,江苏一度成为光伏产业融资的高地,也成为我国光伏产业的领头羊。江苏光伏产业迅速崛起的成功经验,成为其他省份探索光伏产业发展途径的鲜活范本。可以说,江苏光伏产业发展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同样是我国光伏产业瓶颈的真实写照。
政府“红娘”将江苏光伏企业“扶上马”
“江苏省各级政府部门对于可再生能源的重视具有前瞻性。”日前魏教授在回答硅业在线记者的提问时,不无自豪地回答说。确实,江苏省光伏产业的迅速崛起有目共睹,在我国未来抢占世界光伏产业高地的进程中将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魏教授认为,江苏光伏产业的崛起不是偶然的,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必然性。除去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政府在产业发展中起到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推动作用。以无锡尚德为例,尚德的飞速发展,一方面是施正荣领导的技术团队,另一方面还在于江苏省各级政府,特别是无锡政府的大力支持。据悉,施正荣作为扬州人,原计划在故乡扬州建立企业。而无锡的地方财政为光伏企业提供了最初的启动资金,施政荣才转而建立了无锡尚德。从地方财政获得援手的远不止尚德,常州天合、南京中电等一批企业都是由政府扶上马的。
事实上,江苏省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对光伏产业立项,并由江苏省发改委牵头,组织政府相关部门率先制定实施了光伏产业发展规划,由政府出面,为行业发展制定规划,这在江苏省甚至全国实属罕见。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光伏产业进程还处在不成熟阶段,而光伏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资本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在发展的最初,不仅需要政府“红娘”的穿针引线,更需要实实在在的财政支持。江苏地区的相关政策具有前瞻性,对于我国其他地区光伏产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抢占光伏制高点,脱掉世界工厂的帽子
在问及08年硅原料能否得到有效缓解的时候。魏教授谈到,应该站在全球光伏产业格局的高度去审视这个问题。毕竟,08年国内太阳级硅原料项目纷纷上马的时候,国外的光伏企业同样不甘落后,以德国的瓦克为例,到2020年其多晶硅的生产能力将达到15万吨。而就国内光伏产业发展最为活跃的江苏而言,省政府认识到多晶硅(高纯硅)提炼是一个高能耗,并具有潜在环保威胁的项目,为此2008年初颁布了文件,将江苏省内的多晶硅项目的核准权收归省一级,目前经过审批的仅有徐州中能、江苏顺大和天合光能等三家企业。江苏省颁布此法令的深意,一方面在于江苏已经拥有大批的原料供应商,一方面在于光伏产业的高耗能、高耗电、存在潜在的污染威胁。江苏省提高审批门槛,无疑会促进江苏多晶硅(高纯硅)的提炼企业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
江苏省对多晶硅提炼进行宏观调控有其深刻原因。据悉,江苏省存在缺电问题,每年要燃烧1亿吨煤发电,其中有800万吨煤是从其他地区外运来的。江苏省的环境容量已非常有限。难怪,扬州明确表示扬州产的多晶硅绝不外流。江苏鼓励省内企业去其他地区开采矿产,参与多晶硅提炼的投资,对江苏东海资源极为丰富的石英矿开采则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
一直以来,我国的光伏产业发展由于缺乏产业链中初始环节的技术和下游的市场普及,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受到“两头在外”的双重制约。由此导致江苏省乃至我国在世界光伏产业的格局中一度成为“世界工厂”。作为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江苏省率先将发展的重点落在污染小,社会效益高的产业链环节上来。在产业格局上则采取“抓大放小”,发展一批以无锡尚德为代表的龙头光伏企业。魏教授指出,江苏的光伏产业存在行业大、产业小的问题,也就是内部产业化经营不够规模。
加快光伏产业化进程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江苏省对于光伏产业的政策倾斜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借鉴意义。抢占光伏产业制高点,摆脱世界工厂的帽子,江苏以及中国的光伏产业都还有一段路要走。
重视光伏人才的培养是当务之急
教授有些感慨地谈到,我国在光伏产业进程中存在高耗能、高耗电的问题,但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仍然是技术问题。就目前的形势而言,除新光硅业等少量企业具有自主产权的技术外,江苏省和我国的大部分多晶硅提炼技术都是从国外尤其是俄罗斯引进的,普遍应用的仍然是改良西门子法,而由河南讯天宇的物理提纯法仍然处在实验室阶段。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多晶硅提炼的技术仍然落后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多晶硅提炼技术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然是制约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
魏教授特别指出,我国的光伏产业需要有自主技术,专业人才缺乏急需政府扶植,江苏省政府已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紧紧抓住龙头企业,组建各类研发中心,在各大高校、科研培养太阳能行业的专门人才,缩小太阳能企业人才缺口,提升企业的自身竞争力。近几年来,江苏省各级政府和许多大型企业以及相关的科研单位都加大了对光伏产业的研发投入,这将大大提升江苏和我国光伏产业在世界上的竞争力。
对于我国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发展,魏教授寄予厚望。他指出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在成本和能耗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江苏已上马了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线。与晶硅太阳能电池相比,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成本消耗大约是1/10,硅原料消耗就更少,在转换效率上已经从6%提高到现在的10%左右,但与晶硅太阳能电池17%以上的转换率相比显得相形见绌。因此在大规模建筑一体化推广上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如何提高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转换率和寿命,归根结底仍然是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