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国字号民营大型投资公司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昨日在上海正式揭牌。
坐拥雄厚资本和金融全牌照,产融结合将支撑中民投的业务主线。对于中民投“染指”垄断性行业与布局海外金融,业界抱有较高期待。
投行化产融结合
5月就已成立的中民投注册资本500亿元,59家民营龙头企业参股,横跨机械制造、冶金、信息科技、资产管理、新能源、电力等多个领域,参股企业资产总额近万亿元。
中民投用“股权投资、股权投资管理、商务咨询、财务咨询、实业投资、资产管理、投资咨询”等常规词汇来框定自身的经营范围,但坐拥雄厚资本和金融全牌照,“产融结合”更能描绘中民投的触角所至。
目前,中民投下设新能源、钢铁、矿产物流、土地开发、物业、国际通航、投行、长期股权投资、海外投资并购九大板块。
“不仅仅是财务投资,而是国际投行化运作,我们会继续根据业务板块增设子公司。针对一些体量巨大的行业,会设立一个甚至几个公司专营化运作;甚至具体到一些大型项目,都可能设立子公司,公司机制灵活,决策效率也更高。”中民投内部人士如此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中民投的“投行化”产业整合运作,目前框定在了光伏、钢铁、船舶三大领域。在一位深圳本土创投人士看来,中民投之所以选择这三大领域,是基于可行性考虑。以股东作为整合平台,可能受到政策限制且存在利益输送的法律风险,但在这三大领域,涉及实力股东也最少。
“这是目前国内最典型的三大产能过剩行业,投资周期长、回报率偏低、政策性扶持资金不轻易介入,还涉及地方政府利益,要整合起来难度不小。”该创投人士直言。
中民投似乎早有考虑,表示将会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如投贷联动、股债联合、中介服务、不良资产处置、资产管理等方式介入服务对象的产业链运作。
剑指垄断行业
中民投的野心并不止步于产业战略投资与金融杠杆运作。公司表示,将以财务投资方式逐步介入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特许经营领域。
在多位受访人士看来,没有政府在资源配置、门槛准入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垄断性行业还是存在审批高门槛、高标准等非市场因素的隐性阻挠。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在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负债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正是大型民营资本入局接盘的最好时候。
“经济增速周期中,并购重组机会也会增多,民营资本以灵活机制和较短的决策链条,更符合市场期待和运营规律。这其实也是对国家倡导的混合所有制的呼应,应该可以得到配套性政策支持。”曾刚说。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则对中民投的“野心”表示乐观。他认为,按照国家倡导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思路,中民投、民营银行等民营资本载体的设立,都是国家要集合相对分散的社会资本,财务性投资垄断行业是可以预见的。
此外,中民投亦将眼光放到了海外,公司表示将以中民欧洲资本(伦敦)和中民国际(香港)为平台,通过与境外金融机构深层次合作、参与海外投资机会、引进国际知名投资机构、推动成熟项目在境外上市等,积极拓展海外投资市场。
对此,前述受访者均认为中民投具有极大的机会。郭田勇告诉记者,国企投资受到国资委[微博]、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叠加管理,而这些主管机构对海外并购项目的了解程度不一,容易盲目干预;由于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中民投这类社会资本平台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更能快速优化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