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荒山也能脱贫?这一看似不可能的设想正在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成为现实。 尽管寸草不生,但由于日照充足,非常适宜发展集中式光伏发电战,这一地区的荒山已经吸引了中电投集团、三峡集团、英利集团等多家能源企业进驻。 河北省曲阳县是其中一个缩影。该县集山区、老区、贫困地区
利用荒山也能脱贫?这一看似不可能的设想正在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成为现实。
尽管寸草不生,但由于日照充足,非常适宜发展集中式光伏发电战,这一地区的荒山已经吸引了中电投集团、三峡集团、英利集团等多家能源企业进驻。
河北省曲阳县是其中一个缩影。该县集山区、老区、贫困地区于一身。2013年曲阳县生产总值63亿元,财政收入仅4.5亿元,贫困人口达13.98万人。
光伏电站的到来让当地人看到希望。记者日前曲阳县孝墓乡柳树沟村看到,一排排太阳能板在连片丘陵上堆砌起错落有致的光伏“梯田”。两山山脚之间的狭长地带还稀稀疏疏地落着几片玉米地。
“原来都是荒山,绿化过但石头多了什么都不长,幸好种上了太阳能板才真正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村支书王志锁指着“光伏山”说。
据测算,仅中电投集团在曲阳县规划的300兆瓦光伏电站建成后,年产值就有4.48亿元,上缴税收6500万元,可使当地16个村1.8万贫困人口受益。
农民有了固定收入 曲阳县贫困的原因之一是耕地资源短缺。曲阳近80%的面积是以石灰岩为主的山场,寸草难生,不宜林不宜种。像柳树沟村这样荒山集中的地段内,村民原来只靠开垦荒山间不多的耕地农作,连吃饭都曾是个大问题。曲阳县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原来年人均纯收入多六、七百元,少的仅三、四百元。
但这些寸草不生的荒山,光照却非常充足,非常适宜发展集中式光伏发电站。
荒山本身属于国家政策允许发展光伏的未开发利用土地,克服了沿海地区土地珍贵、平原地区耕地不能被开发的土地使用障碍。加上河北是太阳能板生产大省,企业在此开发,建设成本有天然便利。
为此,保定市因势利导出台了《沿太行山光伏规模化应用示范带发展规划》,直接吸引了央企和地方企业开发入驻。
曲阳县副县长芮兰军介绍,曲阳对全县的荒山和丘陵地带进行了全面摸底,发现有20万亩适合发展光伏的资源,换算能发展光伏的容量是2000兆瓦;县里拿出了交通条件较好的1200兆瓦,自2012年以来先后与中电投集团、长江三峡、英利、华电国际、河北晶龙等多家知名企业签订了1200兆瓦、总投资120亿元的光伏产业发展协议。
负责开发柳树沟村光伏的中电投集团河北公司保定新能源发电公司总经理胡俊芳对记者说,企业与村民签署了土地租用协议,荒地按照每亩年租金150元的价格,以10年为租期一次性付给村民,使山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有了固定收入。
“村里人多的一次性拿到了七、八万元的租金,一般也有四、五万元。”柳树沟村村民夏德雷对记者说。他常年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但村里建起了光伏电站后,建设期间的雇工和运营期间的清洁太阳能板成了他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夏德雷透露,建设期男劳力每天给120元,女劳力给100元。平时擦太阳能板还有收入,这活较轻松,村里留守的老人也能干,每月20多天,既不耽误农活,也比外出打工强。
据测算,仅中电投集团在曲阳县规划的300兆瓦光伏电站建成后,年产值就有4.48亿元,上缴税收6500万元,可使当地16个村1.8万贫困人口受益。
作者:重华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