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汝城县光伏扶贫调查:种好光伏“试验田” 走出脱贫“阳光路”

2018-01-10 11:24:01 太阳能发电网
  光伏扶贫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是造福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民生工程。它既有利于实施国家清洁低碳能源发展战略,又有利于促进贫困人口稳收增收。  2016年以来,湖南省汝城县抢抓光伏扶贫重大机遇,着力把光伏扶贫项目打造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探索了一条引领贫困户脱贫、贫困村摘帽的
  光伏扶贫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是造福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民生工程。它既有利于实施国家清洁低碳能源发展战略,又有利于促进贫困人口稳收增收。

  2016年以来,湖南省汝城县抢抓光伏扶贫重大机遇,着力把光伏扶贫项目打造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探索了一条引领贫困户脱贫、贫困村摘帽的“阳光路”。经过一年多努力,汝城县已建成村级光伏电站90个、户用发电系统1000户,总装机容量8400千瓦,已发电量361万千瓦时,光伏扶贫受到了全县人民的称赞。

  一、画好“规划图”,到村到户全覆盖

  规划编制是光伏扶贫项目付诸实施的依据。汝城县坚持“因地制宜、适度集中、飞地发展、企业管理、利益分享”建设理念,突出规划引领,注重社会效益,实施“户+村”扶贫模式,让贫困村、贫困户共享光伏“红利”。

  一是精确论证,算好收入账。据测算,汝城县年均光照时长约为1280小时,位列全省第二,光伏项目总投资回报率为14.8%,扣除省市帮扶资金,县自主投资回报率达21.6%。结合偿还贷款、运维管理、区分自建与飞地建设等因素,研究制定了收入分配方案。预计每年电费收入960万元,扣除融资成本,可让每个贫困村年均增收42230元、每户贫困户年均增收2480元以上,实现能源产业发展壮大、贫困户可持续稳定增收目标。

  二是摸清底子,选准受益户。深入开展“千名干部下农村,精准识别摸实情”活动,全面深入地了解贫困村、贫困户的发展基础、贫困状况和致贫原因。按照贫困户(村)申请、乡镇审核、县级复核、建档实施“四个步骤”,优先将无劳动能力和无稳定收入来源的“两无”贫困户确定为光伏产业项目实施户,确保整个过程公正透明、扶贫对象群众认可,调动了贫困户参与光伏扶贫的积极性,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三是科学选址,确定项目点。汝城县坚持先废旧矿山后宜林荒山、先公房屋顶后民房屋顶、先分散后适度集中的“三先三后”原则,以保障安全、入网便利、管理方便、光照充足等为前提,林业、国土、电力等职能部门与项目设计、施工单位组成选址工作组,费时4个月,从工矿废弃用地、村部、学校、农村公房等各种闲置资源和便于利用的资源中,实地考察280余处,最终确定83个符合国土和林业等法律法规的站址,其中地面站址23个装机4615千瓦,房顶站址60个装机3785千瓦。项目用地全部符合国土和林业等法律法规。

  二、弹好“协奏曲”,高质高效推进度

  汝城县在项目推进中,注重统筹协调,多管齐下,确保优质高效、顺利实施。

  一是健全机制,强化责任。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顾问,分管县领导为指挥长的光伏扶贫项目指挥部,下设施工协调、现场监管、物料准备、技术服务四个工作组,统筹调度力量,安排工作,建立汝城光伏扶贫微信群,实现“交流沟通无距离、统筹调度无时差”。坚持靠前指挥,推行“一线工作法”,建立“主要领导每月调度、分管领导每周调度、项目指挥部每天调度”的三级调度机制。主要领导经常到项目现场调研,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调度,及时帮助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出台光伏扶贫项目试点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明确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和项目业主,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和流程,做到责任到岗、分工到人。各乡镇积极配合,安排专人负责“三通一平”、关系协调、矛盾处理等工作。坚持正向激励与负面问责相结合,深入开展项目建设“五比五看”竞赛活动(即比进度看形象、比规范看质量、比管理看安全、比环境看施工、比创新看效益),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共下发督办令18份,解决各类问题26件,有效促进了工作的开展和任务的落实。

  二是强化保障,加速推进。重视力量配备。抽调14名有积极性和工作能力的干部职工分派到各乡镇具体负责项目建设,确保事事有人抓、件件有人管。加强资金保障。筹措2850万元集中投入项目建设,统筹安排县财政涉农整合资金,解决缺口资金3920万元。设立专项账户,由分管县领导、扶贫办、指挥部、代理业主协同管理资金,确保资金运行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跟进审批工作。简化审批流程,开辟绿色通道,采取集中审批、并联审批、特事特办等方式,用最短的时间将立项备案、规划许可、用地许可、政府采购、施工单位确定、设备采购等程序全部依法依规完成。紧扣时间节点要求,克服天气障碍,在保障安全和质量前提下,加快推进地形勘测、基础浇筑、土地平整、组件安装、并网接入等工作。

  三是积极探索,创新模式。积极探索“光伏+”发展模式,让光伏产业产出更高、效益更好。实施“光伏+美丽乡村”建设,按照“整线(片)统一规划、点线面有机结合、区域一体化建设”要求,将光伏板安装与房屋构造、排列形状有机结合,打造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实施“光伏+农业大棚”建设,在集益乡流溪食用菌钢架大棚上建站914千瓦,促进了不同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

  三、把好“效益关”,用心用力保成效

  光伏扶贫项目以保障贫困群众最大受益为目标,切实抓好项目后续跟踪管理至关重要。汝城县在项目实施中主要采取三种措施把好效益关:一是严控项目质量。今年8月,由分管县领导牵头,组织项目指挥部、扶贫办、财政局、审计局相关部门以及施工、设计、监理三方代表,集中开展为期10天的项目验收工作。验收中对发现的10余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下发整改通知书,并对整改工作进行定期督查。真正做到以一流标准保一流质量。

  二是科学运维管理。研究出台了光伏扶贫资产收益分配及运维管理办法,明确项目产权、收益分配及运维管理等相关内容。委托县水电有限责任公司为代理业主,履行建设、运营、承贷和结算等职责。成立富民光能扶贫有限公司,采取市场运作模式,负责整个项目的日常维护和安全管理,确保项目高效有序运作。

  三是收益及时到位。县主要领导牵头,组织项目指挥部、业主单位一起开展实地调研、专题研究、统筹调度,解决项目收益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使项目收益及时足额发放到位,贫困群众尽早受益。现在汝城的光伏扶贫真正成为了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标杆产业、绿色产业、民心产业。

  (作者:付军明 黄秀仁 作者单位:湖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作者:付军明 黄秀仁 来源:红网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