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能源结构的变化,新能源的发展得到了世界各界的共同关注,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新能源也越来越频繁地走进人们的生活,在不少地区经济效益已经超过了传统能源。事实证明,新能源正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而国内的高科技能源企业也迎来了新的商业机遇。
过去十年,得益于中国光伏应用的蓬勃发展,中国光伏产业赢得了全球发展先机及绝对的规模和成本优势,也陆续通过商业、民生落地,开始为我国能源转型作出贡献。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高科技能源企业,其发展方向和创新理念备受业界关注。
在第八届诺奖得主中国行论坛开幕之际,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司海健先生接受了时代周报记者的专访,深入谈谈汉能在世界竞争格局大转变下,企业如何实现价值链的重构与创新。
抢占技术高地
今年1月份,特朗普政府正式批准对进口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征收201关税,最终裁定2018-2020年对非美国本土生产的光伏电池以及组件征收30%、25%、20%以及15%的进口关税,对进口太阳能光伏产品征收额外关税,首年税率30%,接下来三年分别为25%、20%、15%。随着“201”法案的落实,业界关心国内主攻薄膜太阳能产品的汉能是否受到影响?
“此法案对汉能没有产生任何影响。”司海健告诉时代周报记者,“201”法案旨在保护美国本土太阳能企业,遭到各国政府和光伏企业的反对。不过,四年前,汉能就把美国在全球最先进的薄膜太阳能企业MiaSolé、Alta Devices、GSE(Global Solar Energy)等企业收入囊中,经过技术整合再创新,一举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薄膜太阳能企业。
光大证券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17年三季度,我国光伏企业海外电池、组件产能已达到6.5GW,“201法案”针对所有非美国本土制造光伏电池以及组件产品,我国企业海外产能将与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光伏制造商在同等情况下直接竞争,有望凭借技术积累、规模效应以及价格优势获得市场份额。
汉能CEO司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