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前,“531 新政”从天而降,给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光伏产业踩下急刹车,整个行业骤然变冷。然而就在这样寒流中,通威股份光伏项目仍按原计划顺利进行,到年底硅料2 万吨扩产至7 万吨,电池片5.4GW 扩产至10.9GW,甚至有可能达到12GW,继续巩固行业领先地位。这作为发迹于眉山,在改革开放春风中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从养鱼到专注水产饲料打通产业链,再到光伏新能源龙头,剑指全球,背后的力量是公司始终坚守的创新和变革。
而在企业成长中,通威股份刘汉元董事长以其“企业家精神”带领股份公司“实业报国”,坚持“为了生活更美好”而努力,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严虎副董事长接受专访
发展,突破和腾飞
“决策者的思想决定企业发展模式。从‘网箱养鱼’到科学配比生产饲料,从打通食品产业链到全面进军光伏新能源,从绿色食品到绿色能源,刘汉元董事长‘为了生活更美好’的愿景一直在践行。”
1981 年,刘汉元董事长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眉山水电局。彼时的四川,因一直处于较长时间的短缺经济时期,每年每人平均只有不到半斤鱼。1986 年刘汉元董事长创新试验的“网箱养鱼”技术取得圆满成功,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人“吃鱼难”的问题。该创新还获得了四川省年度水产行业技术进步一等奖,同年被国家科委、农业部列为“星火计划”项目向全国推广。
改革开放春风吹拂,1986 年3月10 日,通威的前身眉山县鱼用配合饲料厂(科力饲料厂)建成投产;1991 年初,“科力”正式更名“通威”,寓意“通力合作,威力无穷”。为顺应全球能源发展趋势,刘汉元董事长又决定进军光伏新能源领域。这一做,就在十多年时间里做成了行业领先,即便光伏行业遭遇内外“寒冬”,依然能够内心笃定,引领全球行业。
初心,决心和信心
“正是刘汉元董事长‘实业报国’的信念和通威创新变革的精神,通威从无到有,创建了中国现代水产饲料行业;到进军光伏新能源行业,又打通产业链上中下游,成为行业翘楚。值得注意的是,通威创造性地将风格迥异的现代养殖渔业与光伏发电‘双主业’合二为一,打造出全新的商业模式———‘渔光一体’,将变革做到极致。”
严董表示,通威选择食品和能源行业,就是力求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不断改善人类生活品质。如其所言,在食品及加工板块,通威股份始终围绕“品质为先、安全为本、基地建设、有效经营”的经营思想,2017 年食品及加工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1.36 亿元,同比增长19.25%。绿色食品拳头产品“通威鱼”2017 年销量增幅超过了60%。
严董告诉记者,在刘汉元董事长创业初期开始就一直怀抱着“实业报国”的信念,坚守“企业家精神”。“刘汉元董事长曾说,第一要认真选择行业,进入之后就要认真耕耘,争取第一,至少要做前三。”
创新蝶变,绿色发展
“2013 年,通威就提出‘渔光一体’模式,在保持原有土地用途性质的同时,实现‘水下产出绿色水产品,水上产出清洁能源’的绿色发展模式,既能提高原有水面的养殖收益,还能新增发电收益,是一种高效、生态的复合用地创新模式。”
严董介绍:“在2013年提出‘渔光一体’时,技术研发团队研发了‘精准投喂组合’‘智能化养殖技术’等‘渔光相融’五件法宝,在解决‘渔光一体’养殖中面临的一系列具体问题的同时,极大提升了养殖的智能化程度,从而使‘渔光一体’项目人均管理养殖面积从20-200亩提升至500-1000亩。
在环境效益上,假如在20 亩至30 亩的鱼塘水面上,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48吨或石油400 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达1200 吨。数据显示,截至2018 年上半年,通威光伏电站并网达848MW。未来通威“渔光一体”中短期预计每年计划实施300-500MW 的规模。
严董说,通过多年的优化工程设计和技术创新,目前光伏电站项目的综合成本已由两年前的6-7 元/W下降至5 元/W 以内。
责任担当,造福社会
“公司利用自身在光伏产业链中的技术、规模和资金优势,充分利用贫困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市场化方式积极开展光伏扶贫项目,帮助贫困户实现长期、稳定的增收脱贫。”
2018 年,通威积极落实国家关于光伏扶贫的相关意见及政策,开展光伏扶贫项目建设工作:内蒙敖汉100MW 光伏电站已完成并网发电,惠及贫困人口约4133 户;四川凉山州喜德县30MW 光伏扶贫电站预计并网后将惠及贫困人口约3600 户。而在此之前,公司已经有山东高青、吉林乾安2 个项目已经完成并网发电,并按照相关约定履行扶贫义务。
在通威,始终坚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高度统一,在为市场提供满意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其助力“三农”发展,积极回报投资者,助力员工发展,热心公益。30 多年来,通过饲料加工、原料采购、产品运输和养殖生产等,通威已经直接或间接带动我国近3000万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内容来源: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