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领域碎片化、灵活化与低碳化的需求,催生智慧能源的形成。在这样的背景下,能源领生产商的目光从以往的投资转向资产管理,并开始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
10月20日,在2018年智慧能源发展高峰论坛上,协鑫智慧能源正式推出以风、光、储,天然气为主的多能分布式能源供给为基础,以区域外部电源接入为补充的“鑫能云”体系,构建“电网、热网、气网、信息网”在内的区域能源互联网平台。
“协鑫集团明年起从上游的硅料到硅片、组件、系统全产业链发力,技术进步推动光伏发电不再依赖国家的补贴。明年西部大型的太阳能发电基地,解决了电力送出,可以大力的发展。”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在上述会议表示。
此外,协鑫明年还将全面进入电动汽车的超级充电站领域,开始电动汽车的运营,特别是切入物流电动货运。协鑫希望借此向移动能源与智慧能源延展。而物联网以及能源互联网技术是将碎片化技术串联起来的关键。
除了协鑫集团,国家电网也已经将能源互联网企业作为自身发展战略定位,随着新能源与储能的发展,在发电和用电的中间环节提供服务。
何为智慧能源
“互联网+”智慧能源是将互联网与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能源市场深度融合的新业态。
“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积极构建智慧能源系统。推进能源与信息等领域的新技术深度融合,统筹能源与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建设“源—网—荷—储”协调发展、集成互补的能源互联网。
研究认为,能源互联网借助先进技术、信息技术和市场化手段,打破能源价值链各环节的割裂状态,实现能源的全互动和全融合,驱动要素在跨环节的配置,是跨界的融合创新,也是促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我国新能源发展的有效途径。
“纵观能源的发展,特别是电力的发展,我们经历过集中式、大容量的大电厂、大电网,目前我认为要往分布式、小容量发展。大电网主要是远距离、集中式,特别是’电从远方来’,我觉得我们以后要面临’电从身边产生’的转变。”协鑫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费智表示:“这些转变都正在进行,随着光伏、风电的占比逐渐扩大,成本越来越低,辅以储能、微电网等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智慧能源是大势所趋且不可逆转。”
在国际能源署署长高级顾问杨雷看来,可再生能源新增的发电已经能够满足全球大部分新增电力需求,低碳化、清洁化的趋势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同时也愈发体现出分散化与智能化的特征。
根据国际能源署综合平均成本情况,在技术进步的驱动之下,过去十年中,风电综合成本降低了70%,光伏降低了80%。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从2020年到2030年,在全球范围内的不同区域中(速度不一致),光伏将会成为最便宜的发电方式。而伴随着可再生能源的持续降本,数据存储,带宽和传感器成本降低更甚,出现了95%,甚至97%、98%的成本降低,可再生能源以及数据服务成本的大幅降低,构成了讨论智慧能源与相关服务的发展的先行条件。
“随着今后光伏的补贴降低,上述趋势会愈发明显,到明年预计超过一半的光伏新增装机会是分布式的,综合天然气的分布式和储能的发展,愈发构成新的发展情景。”杨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