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大战在即,神秘大佬提前布局

2019-05-07 09:26:10 太阳能发电网
虽然能源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还没有成熟,但有业内人士预测,该领域将产生巨大量级的企业,堪比BAT。


一家不打算造车的风电企业,却出现在了4月份的上海车展上。


今年4月初,远景集团收购了日产电池公司AESC,但并未披露具体交易金额。这起差点让远景集团走上法庭的收购,把公司深入推向电动汽车领域。


但在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远景集团CEO张雷强调,远景不会造车,“中国不缺一家生产汽车的公司”。其实,远景正悄悄地把业务版图延伸到与新能源相关的多个领域,电动汽车只是它最新的落脚点。在张雷看来,未来的电力系统将非常弹性和智能,而电动汽车会在其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


张雷还在建立一个覆盖全球的能源互联网平台。远景对外宣称,这个名为EnOS的平台目前已连接了全球超过100GW的能源终端。


“能源互联网”概念的提出者杰里米·里夫金认为:“在即将到来的时代,我们将需要创建一个能源互联网,让亿万人能够在自己的家中、办公室里和工厂里生产绿色可再生能源。多余的能源则可以与他人分享,就像我们现在在网络上分享信息一样。”


而每一个分布式终端,如屋顶光伏电站、电动汽车、风机,都将在能源互联网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虽然能源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还没有成熟,但有业内人士预测,该领域将产生巨大量级的企业,堪比BAT。没人希望掉队。其中,因储能环节的战略地位,布局储能几乎是整个行业的选择。有分析认为,今年或将成为我国储能行业的爆发之年。


“储能是智慧能源里不可缺少的重要棋子。不论是简单的光储园区还是风光热储充,都要应用到储能。”金风科技副总裁杨华说。金风科技是中国最大的风机整机制造商,储能已成为金风科技发展的重要业务。


曾经的光伏逆变器老大阳光电源,在被华为超越前,也早早开始布局了储能。其储能业务在去年上半年总营收达到1.19亿元,同比增长了428.17%。


远景也是野心家之一。


跨界


收购并非一帆风顺。


金沙江资本曾向法院提起诉讼,指控远景国际在收购日产电池过程中,违反有限合伙协议,并指其窃取了商业机密。去年下半年,金沙江资本撤诉,远景该项收购才得以顺利进行。


其实,早在2017年8月8日,日产就曾发布公告称,向中国的金沙江资本出售AESC,交易额据称为10亿美元。当时,金沙江资本联合了尤夫股份、骆驼股份、宁波华翔等中国动力电池相关企业联手收购。但几乎整整一年后,日产宣布因为资金问题,放弃向金沙江资本出售AESC。


“电池并购曾经是个卖方市场,电池厂有条件选择好的买家。全球电池产业格局,特别是原始基础材料的创新方面,美国较强。而电池的产业化前沿技术的储备,日本做得很好。”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告诉《中国企业家》。


十年前,中国的锂电池行业刚起步时,中国企业花费巨资追着日企购买设备和技术,甚至需要面临苛刻的条件,如必须打包聘用技术人员,以及支付其高额工资。但是,日本企业面临一个尴尬局面,市场小,没有规模效益,成本居高不下。


近年,中国市场爆发,电池并购格局慢慢开始出现倒置的趋势。为了更大的市场,日本企业更愿意跟中国企业合作。有些日企正在试图剥离掉电池产品。“如东芝有一套钛酸锂电池生产线,我们去做过检测,非常好,但成本太高,正在寻找买家。”上述人士称。


公开资料显示,在2014年全球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生产商排行榜中,AESC排名第二,仅次于松下。但是近年来,随着三星、LG以及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崛起,AESC的地位开始下滑。2015~2016年,AESC都是亏损状态。2016年,日产明确表示希望将AESC拆分出售。


远景也成为意向买家之一。


远景AESC执行董事及中国业务负责人赵卫军说,远景收购AESC ,是看重其研发能力和技术积累。他介绍,AESC在2018年出货量4.1GWh,大部分供给日产电动汽车。预计2019年出货量将达到6GWh。


远景看重这起并购的原因之一是,该电池保持着零事故率。然而,上述专家称,日本的锂电池大多是基于锰系和三元系,这类电池安全性能较差。AESC的零事故记录,可能有三个原因:第一是电池经过改进,牺牲了一部分性能,因此成本一定会贵很多;第二是电池应用的管理系统有其自己的绝招;第三是电池本身的装车量少,基数小,发生事故的机会相对较少。


“电池安全是电动汽车行业最大的灰犀牛。”张雷说,“今天电动汽车行业主要面临三大挑战:安全,成本,电网融合,智能化是解决这些挑战的关键”,“我们有信心到2025年将电池成本降到50美元/千瓦时。未来,基于远景的智能物联操作系统,电动汽车将成为绿色的移动智能终端,同清洁能源系统有机融合,为碎片化的可再生能源网络提供动态平衡。”


赵卫军称,远景做了发电侧,又做了网络侧和平台,现在做到了用户侧。“用户侧最大的增量市场和存量市场都要做,最大的增量市场就是纯电动汽车。所以围绕用户侧最大的增量市场做文章,要深入做我们熟悉的东西,那就是电。”


赵卫军介绍,远景在无锡建立了电池厂,计划于2020年正式量产产品,未来无锡工厂总年产能可达20GWh,预计每年可为全球超过40万辆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电池。

 



作者:周夫荣 来源:中国企业家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