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360小时全清洁能源供电 技术创新、模式完善助推青海网-源-荷协同发展

2019-06-22 08:10:16 太阳能发电网
2019年6月,青海省连续15日、360个小时的全清洁能源供电活动(以下简称“绿电”),再次引发业内关注。据统计,伴随光伏电站、风电站规模的迅速扩张,截至2019年5月31日,青海省电源装机达到2975万千瓦,同比增长12.7%。其中,水电装机占比40%,风电、光伏合计装机总规模1391万千瓦、占比46.7%,已成为当之

2019年6月,青海省连续15日、360个小时的全清洁能源供电活动(以下简称“绿电”),再次引发业内关注。


据统计,伴随光伏电站、风电站规模的迅速扩张,截至2019年5月31日,青海省电源装机达到2975万千瓦,同比增长12.7%。其中,水电装机占比40%,风电、光伏合计装机总规模1391万千瓦、占比46.7%,已成为当之无愧的省内第一大电源。与此同时,在2019年格外温暖的春风吹拂下,青海雨水充沛,加上消融的雪水为青海送来了比往年更加充沛的水电资源。


面对如此好的资源禀赋,我们不禁要问,青海省敢于连续三年开展全清洁能源供电活动,且持续时间不断延长,是否只是“靠天吃饭”?


技术创新保障电网“可控、在控、能控”


“为尽力满足青海省全清洁能源供电期间的用电需求,龙羊水库6月份的计划出水量为每秒1030立米。”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祁太元介绍,此次活动的360个小时期间,青海省龙羊峡、拉西瓦等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及总装机上千万的光伏和风电“齐齐上阵”,共同承担起了满足省内用电需求的重要使命。


据测算,绿电期间,青海省新能源最大出力680万千瓦、占午间全部负荷的85%,新能源日最大发电量7800万千瓦时,较“绿电9日”增加47%。面对体量庞大、随时可能波动的新能源发电曲线,青海电网的安全性、稳定性面临挑战。


在国网青海电力的调度控制中心调度大屏前,记者看到了每两小时更新一次的青海省实时电力成分监视图。从图中,记者清晰看到,6月12日,从0点到上午8点,蓝色的水电发电曲线一直高于总负荷,8点开始,绿色的光伏电量显著增加、几乎占据总发电量的半数,黄色的风电基本保持平衡,红色的火电电量几可忽略不计。


祁太元表示,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挖潜电网能源资源配置能力,输电线路载流量裕度动态监测、区域备自投、电压薄弱点支撑、区块链等创新技术应用,大大提高了调度控制智能化水平,为电网安全运行提供了更多保障。


“为保障电网安全,此次活动期间,青海省还在北部电网保留了一台20万千瓦的火电机组。”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调控中心主任方保民告诉记者,长久以来,北部地区电网的断面送出能力和电压支撑水平都相对较低。面对输电通道缺位必须独立承担送电责任的使命,为保证聚集于此的以电解铝、碳化硅等原材料加工为主的高耗能企业维持正常运行,国网青海电力在此保留了20万千瓦的火电机组正常发电,作为绿电期间的一颗“定心丸”。


“通过市场交易,我们将火电电量全部销往了外省。”看出记者的疑惑,方保民解释道,与去年一样,青海省将火电机组所发电量全部出售,以满足全清洁能源供电要求。


同时,国网青海电力采用了潮流、负荷控制新技术。在北部电网加装110千伏区域备自投装置,并将北部电网11座110千伏变电站12万千瓦负荷转移至西宁中心电网,尽力降低北部负荷中心供电压力;在330千伏输电线路加装载流量裕度动态监测装置,实时采集电流、电压、环境数据,实现重载线路运行状态动态监视,最大程度将北部电网安全维持在可控、能控、在控状态,尽力保障青海电网运行安全、有序。


电力交易制度完善加速全面发展


“为扩大新能源消纳空间,青海省进一步对市场化交易机制进行了完善。”据青海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常华介绍,今年绿电期间,按照三级调度、两级交易协同运作的模式,青海省将共计11亿千瓦时的富裕电量送往了湖北、上海、河南、江苏、浙江、山东、陕西、宁夏八省市,并形成了长短期结合、跨省区协同、多主体竞价的市场化交易机制。


据了解,今年全清洁能源供电的交易方案,是以协调增加龙羊峡出库为先决条件,确定火电最小安全约束运行方式,通过水火打捆的市场化方式实现火电全部送出,以确保省内水电和新能源上网电量、实时电力均大于省内用电需求。


值得欣喜的是,采访中记者得知,如果说前两年的电力交易还是为了引进外省清洁电量支撑省内用电负荷,今年,伴随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的大跨步发展,青海省绿电期间电力交易的作用转变为通过中长期交易、辅助服务交易、调度实时交易、大用户直接交易、火电发电权交易等形式多样的交易模式输出富裕清洁能源电量,进而维持省内“收支”平衡。尤其是今年首次试行的共享储能市场化,对于提升青海省资源优化配置能力起了很大作用。


“由储能电站与集中式光伏电站之间开展的调峰辅助市场化交易,在国内尚属首次。”方保民告诉记者,共享储能就是由调度机构利用AGC进行控制,在售电方电量充足、出力受限时,将其原本要弃的电量存储在共享储能系统中,并在用电高峰和新能源出力低谷时释放电能,以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和电网调峰能力。


目前,青海省仅有鲁能50兆瓦多能互补储能电站满足参与共享储能市场化交易条件。方保民表示,在市场需求的催动下,相信会有更多新能源企业加入共享储能体系,推动青海省、乃至全国新能源产业实现质量、效益、动力变革。


“今年绿电的最深感受,就是通过峰谷电价时段调换,我们企业的产量从18吨提升到了20吨,出现显著提升。”提到对绿电活动的感受,青海华鑫硅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鑫硅业”)董事长颜安旺的脸上立刻绽放出满意的笑容。


颜安旺告诉记者,作为一家高耗能企业,一直以来,每个月3000多万千瓦时的用电量都让华鑫硅业的工人每天只能在夜晚工作,以尽量降低用电成本。此次绿电期间,华鑫硅业顺应峰谷电价调换政策也对开工时间进行了调整,没想到工人的精神状态出现了明显改善,产量也出现了显著提升,“算下来一天能增收1000多块钱哩”。


据统计,通过调动需求响应,青海省共有157万千瓦负荷参与了此次峰谷时间段互换活动,日增加光伏消纳电量约110万千瓦时,为提升新能源消纳空间、推进全网电力电量平衡作出重要贡献。


绿电指标体系引路能源高质量发展


从“绿电7日”、“绿电9日”再到“绿电15日”,明年,我们将会迎来的是“绿电21日”还是“绿电一个月”?面对大家的疑问,青海省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单一的时间维度难以准确评估能源发展水平,我们需要一套更加科学、完善、全面的评价体系。”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董事长董天仁表示,为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青海省在多年全清洁能源供电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以绿电指数为核心、能够综合反映清洁电力发展水平的绿电指标体系。


据了解,绿电指标体系共分三级,包含1个一级指标“绿电指数”,3个二级指标“绿电开发”、“绿能共享”、“绿色生活”及31个三级指标,范围涵盖了电力生产、传输、消费全过程,可从绿色电力发展情况、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消纳水平、电网传输效率和配置能力、技术进步、各类排放情况等多个维度对绿色电力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进行综合测评。


通过输入青海省的能源发展历史数据,绿电指标体系自动计算演示出了评价结果,对比全国平均绿电指数,目前,青海省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及发电量占比均全国领先,且拥有相对完善的清洁能源消纳机制和较强的电网资源配置能力,绿色电力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与此同时,单位GDP能耗偏高、电气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也对青海省下一阶段的能源发展和政策制定提出了新的要求。


“任何标准都是从一家企业、一个行业做起来的,目前,我们形成的体系还只是1.0版。”董天仁表示,下一阶段,国网青海电力将继续搜集各地区的能源发展历史数据,尽力丰富指标体系数据储备,不断完善指标体系的计算模型,推动形成常态化科学评价机制,并积极同国内、国外的同类评价标准对标,以尽快推进绿电指标体系不断完善,争取形成标准,为全国绿电发展做贡献。



作者:伍梦尧 王宏霞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