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东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该公司与茂名市人民政府及广东省金辉新材料股权投资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利用进口的高纯度丙烷建设两套90万吨丙烷脱氢装置,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氢能产业链发展。
“茂名本身是全国重要的石化基地,丙烷裂解脱氢项目通常用于生产重要化工原料丙烯,产生的化工副产氢有望为当地带来大量廉价氢源,副产氢气提纯制氢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对化石能源制氢基本可以忽略,一旦形成规模,当地的氢燃料成本也有望下降。”张家口氢云新能源研究院院长魏蔚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包括佛山、广州、深圳、茂名等市,广东省多地已出台氢能规划,业内人士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氢能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若发展顺利,五年内氢能产业有望走向成熟。
资源禀赋不占优
但市场需求驱动力强
2018年以来,全国“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四川省、河北省及东北地区多地已出台氢能产业相关规划,从入局者的数量来看,氢能产业正处在新兴产业的风口浪尖。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提早布局让广东省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已占得“先机”。
2018年6月,广东省印发《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将加大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力度,2018-2020年广东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省级财政补贴资金中的30%将用于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应用。2018年8月,深圳市财政委员会印发《深圳市2018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将燃料电池车的具体补贴金额标注在文件中,加速政策补贴落地。2018年11月,佛山市作为全国最早布局氢能的城市之一,发布《佛山市氢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年)》,预计到2030年形成千亿氢能产业规模。
“从资源禀赋上来说,粤港澳大湾区并不具备优势,当地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本相对较高,而化工副产氢项目也需要数年才能建成。但广东一直以来都是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大省,从需求上看,氢燃料汽车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 深圳市招商金台资本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冯晓霖说。
淳华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曙则认为,与其他地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需求呈现出多元化格局。“从氢能终端应用的角度来说,交通及工程物流是两大主要需求领域,粤港澳大湾区本身具有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工程物流领域的清洁化趋势将有效带动氢能产业,而深厚的汽车产业基础也将带动氢燃料汽车的发展。”
各地布局各有侧重
关键是要形成产业协同
从广东省各市出台的政府文件来看,各地氢能发展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今年3月,茂名市就已启动氢能源产业基地,计划发展当地氢燃料汽车产业,而此次东华能源与茂名市签署的战略协议则显示,茂名市作为我国石化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即将开展氢能综合利用的产业链研究,并结合广东省氢能走廊开展茂名市及周边地区氢气分销、加氢站等业务。
近两年来,广州市工信局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推动氢燃料电池膜电极技术等氢能产业核心技术创新,同时也建成了加氢站及氢燃料电池物流车的示范项目。
作为广东省首个大规模使用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的示范城市,佛山则一直将其注意力聚焦在加氢站等氢能的下游应用领域。
多地如此积极地布局氢能,从整体上来看,是“各自为政”还是“互相促进”?一位不具名企业高管告诉记者,就目前各地氢能产业链布局来看,必然会出现部分重叠,甚至存在不科学之处,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领域的充分投入对整个产业链势必会起到积极带动作用。关键是要促进各地形成产业协同,共同做大做强产业链。
“氢能产业的市场体量足够大,随着产业发展,氢能产业链也将不断延伸。对于一个新兴产业来说,每个独立的投资机构、企业都会不断进行权衡,有计划,同样也会有变化。从业人士需要互相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从市场应用、资源情况、产业基础和当地情况对发展规划进行适当调整。” 谢曙说。
对政策敏感
最大障碍是技术瓶颈
面对站在风口浪尖的氢能产业,冯晓霖指出,当下的氢能产业正如20年前的光伏产业,或者10年前的锂电产业,政策引导将发挥重要作用。
“与其他地区相比,广东省政府财政收入更充裕一些,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广东地区的氢能投资风险相对较小。政府诚信将推动企业大胆地去发展。” 冯晓霖说,“氢能行业是个上规模就能够快速降低成本的行业,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氢能产业发展仍需要时间,遵从一定的产业规律。如果广东企业能够把握好先发优势,保持投入,3-5年内将有望迎来产业爆发。”
魏蔚指出,广东省财政支持力度大,当地锂电及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实力雄厚,给氢能源产业的继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氢能产业综合发展条件较好,到2025年有望基本实现产业化。
然而,谢曙也指出,目前我国氢能产业存在的最大问题仍是技术瓶颈。“目前氢能领域不断有新技术新产品涌现出来,但只有具备性价比的产品才会具有市场推广性,提升氢能产业链上的产品性价比是企业和政府都需要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