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和爱旭在光伏电池上的扩产计划令业界印象深刻,但事实上,光伏电池的扩产是一线电池厂商的普遍行为。01、扩产不停歇上个月初,隆基股份在西安的5GW单晶电池项目正式投产,这只是隆基三年扩产计划(20192021)中电池产能布局的一个项目。按照隆基规划,2021年PERC电池产能将达到20GW。从2019年以来,
通威和爱旭在光伏电池上的扩产计划令业界印象深刻,但事实上,光伏电池的扩产是一线电池厂商的普遍行为。
01、扩产不停歇
上个月初,隆基股份在西安的5GW单晶电池项目正式投产,这只是隆基三年扩产计划(20192021)中电池产能布局的一个项目。按照隆基规划,2021年PERC电池产能将达到20GW。
从2019年以来,不仅通威、爱旭,包括隆基、阿特斯、晶科、晶澳等一线厂商均在PERC电池上不断扩产。
从去年7月份开始,单晶PERC电池开始快速跌价。去年6月底,单晶PERC电池片的市场均价还在1.16元/W左右,到今年6月,158.75mm单晶PERC电池片市场均价已经跌至0.79元/W,接近一年时间,单晶PERC电池的价格下跌了30%以上。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PERC电池价格快速下跌开始冲击那些成本控制能力较弱的电池生产厂家,整个电池行业的出货量开始向一线大厂集中。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显示,到2019年12月,产能小于1GW的电池厂商产能利用率跌到了4成,产能小于2GW大于1GW的电池厂商的产能利用率也跌到了5成以下。作为对比,2GW以上产能规模的电池生产商,产能利用率则不降反升,突破了8成。
至于成本控制能力公认最为出色的通威股份,截至2019年11月,其电池产能已经连续63个月满产满销,开工率100%。
PERC电池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成本控制能力优异的一线厂商加速扩产,来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并挤出那些成本控制能力较弱的中小电池生产商。
“通威、爱旭的扩产是零和游戏。”上述电池生产商的负责人表示。
事实上,一线大厂扩张的PERC电池新产能不仅将挤掉市场上弱势的多晶电池,也将对早期的PERC产能形成替代。
一家电池设备企业负责人在投资者交流会中表示,随着新PERC产能在2020年集中投产,预计2020年将有30-40GW多晶产能面临淘汰,同时前两三年投产的约20GW老PERC产能因成本较高也可能被淘汰。
光伏电池的头部厂商通过扩张产能来提升市占率仅是目标之一,事实上,由于新产能相比旧产能的竞争力优势,头部厂商也不得不继续扩产。
光伏电池产线作为固定资产投产,一般在十年折旧,但由于光伏行业技术更迭非常快速,电池产线往往在短短几年间就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在PERC电池从2016年快速产业化以来,光伏行业经历了一个技术更迭异常快速的5年,5年间,每年PERC电池的转换效率都在不断提升,新建产能的生产效率在快速提高,投资成本却大幅下降。
2011-2016年,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年提升约0.3%,2016年至今,PERC电池的转换效率年提升达到了0.5%,以上个月隆基西安投产的5GW电池项目为例,PERC电池量产效率已经超过了23%。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19年PERC电池产线投资成本已经降到了30.3万元/MW,折合约3亿元/GW。
一家电池厂商负责人表示,在2016年,一条1GW的电池长线投资成本要超过5亿元,但现在最新的投资成本只要1.5亿元/GW,如果配上好的设备,1GW产线投资成本也就在2亿元左右。
与投资成本大幅降低相对应,是PERC电池产线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这些带来了新产能相比旧产能的竞争优势,随着PERC新产能的投产,早前从常规电池改造而来的PERC电池产线,以及二三年前投产的PERC电池产线,都面临淘汰风险。
“头部厂商需要扩张新产能,来保持竞争力。”上述负责人表示,为了摊薄旧产能的相对较高的成本,也需要投产更大规模的低成本的新产能,“某种程度来说,电池厂商也不得不扩产。”
资本市场的普遍看好,也对电池厂商的扩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隆基股份、通威股份、爱旭股份等在电池产能上扩产迅猛的厂商,均为国内资本市场上市,通过发行股票募资,扩充自身的电池产能,而新产能带来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提升,又反过来推动了公司市值的上涨。
7月24日,隆基股份市值突破2000亿元,再次创下记录,保持全球市值第一的光伏企业地位。7月21日,通威股份市值突破了1000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家突破千亿市值的光伏企业,市值仅次于隆基。
上述电池厂商负责人表示,从投资回报的角度,由于光伏电池行业技术更新太快,把3年作为光伏电池产线的投资回收期限比较合理,在现实中,如果一年半还没有收回投资,就可能存在成本收不回来的风险。
该负责人认为,从投资的角度,2GW的电池产能是一个较为合适的投产规模,其规模足以产生规模效益,尽可能在3年内收回成本,同时又不至于在旧技术、旧产能上投入太多,最后成为面临淘汰的“包袱”。
“现在电池厂商的大规模扩产,资本市场的推动是关键因素之一,”上述负责人表示,他不太认同如此大规模的扩产,“但资本市场还认可这个故事。”
作者:沈小波 来源:能源杂志
责任编辑:jianping